[ 1] [ 3] [ 4] [ 8] [ 9] [ 11] [ 13] [ 14] [ 16] [ 20] [ 21] [ 25] [ 26][ 2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 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92、708、708 、194、196、355、260、829 、395、368、369、831 、831、832. [ 2] 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6.575. [ 5]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 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2.62. [ 6] [ 7] 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2.77. [ 10] 柯华.在马克思的墓前——— 对资本主义和西方民主的观察[ J] .炎黄春秋, 1999, (2).作者曾是我国驻英国大使. [ 12] 胡培兆.智力剩余价值和体力剩余价值[ J] .社会科学战线, 1986 ,(1). [ 15] 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 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3.302. [ 1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558. [ 18] [ 2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 313、311. [ 19] 邓小平文选(第3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373. [22] [ 2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 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4.431、431. [ 28] [ 2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 3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