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本刊文章检索
          Email Alert
阅读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33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3-03-15

《资本论》研究与运用
争鸣与探索
改革开放论坛
本刊特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外国经济思想研究与借鉴
财政与金融
 
       本刊特稿
5 国有企业绩效的反事实分析——基于2004、2008年经济普查数据和2015年企业数据的研究
张衔, 吴世艳, 陈国强
国有企业的绩效问题,一直是学术争论的焦点。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绩效低是比较普遍的看法。这种看法是以各种计量方法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定量分析结果为依据的。但是,这些研究忽视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完全不同的分配方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统计显示,国有企业人均营业利润和总资产营业利润率低于非国有企业,但人均工资和人均福利费高于非国有企业。由此可以合理的推断,人工成本的差异可能是造成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绩效差异的重要原因。为证实这一推断,本文采用反事实分析发现,国有企业的人工成本下降,绩效上升;民营企业则相反。人工成本的差异造成了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绩效差异的推断得到证实,并且这一结论具有稳健性。企业绩效的反事实分析为合理评价国有企业绩效提供了新视角,有明显的政策意义。
2023 Vol. 331 (3): 5-25 [摘要] ( 146 ) HTML (1 KB)  PDF (2716 KB)  ( 365 )
       《资本论》研究与运用
26 开拓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资本论》方案
孙志艳
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旨归不仅要实现“物的现代化”,更要实现“人的现代化”。马克思的《资本论》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切实方案。这需要深入挖掘和利用资本创新潜能,使其促进生产力发展以“做大蛋糕”,从而实现“物的现代化”。实现“人的现代化”就要驾驭资本创新,规避和克服以“资本为中心”的消极作用;创新国家,消灭私有制;解放雇佣劳动,实现工人阶级的共享创新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凸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三个“主体”地位: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以按劳分配为主体这两个区别于资本主义的主体地位,更要坚持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创新发展这一主体地位以“分好蛋糕”,确保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2023 Vol. 331 (3): 26-39 [摘要] ( 136 ) HTML (1 KB)  PDF (1476 KB)  ( 355 )
40 重读《资本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哲学贡献——兼论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启示
张建荣
随着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世界历史”成为当下现代化发展的时代境遇和研究视域。作为世界历史的“资本”阐释,《资本论》较为全面地呈现了世界历史的逻辑起点、内在动力、拓展空间和发展界限,并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刻揭示中发生世界观转变、对社会历史现实进程的总体考察中实现方法论变革以及在对资本逻辑造成人的消极发展的无情批判中提出价值观展望,最终达成了对世界历史之谜的解答。这一解答对于如何在新的历史方位、新的发展形势和新的时代任务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而推进世界历史进程有着重要的现实启示作用。
2023 Vol. 331 (3): 40-46 [摘要] ( 101 ) HTML (1 KB)  PDF (1218 KB)  ( 240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47 中国式现代化超越转型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沈尤佳, 陈若芳
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之路经历了从“效仿欧美”“以俄为师”到“以苏为鉴、自力更生”再到“走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的历史演进过程,实现了对“以殖民掠夺为实现资本积累和扩张手段”的西式现代化、通过“非暴力”谈判方式取得政治独立和依附发展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的超越,并在发展推进中形成了以生产方式现代化为内核,兼顾人口、资源、环境、分配、物质生产和思想意识发展的独有理论内涵。未来现代化实践中,应以史为鉴、以理为纲,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坚持以创新、绿色发展谋和谐,以协调、共享发展谋共富,以创新、开放发展谋和平。
2023 Vol. 331 (3): 47-55 [摘要] ( 230 ) HTML (1 KB)  PDF (1301 KB)  ( 428 )
56 新发展阶段的唯物史观阐释
冯新舟, 何自力
在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中准确把握社会发展所处历史方位是一个重大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唯物史观对我国所处社会发展阶段科学研判所作出的重大结论。新发展阶段是我国发展环境、发展条件深刻变化的客观映射,内嵌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不断赓续发展,蕴含着推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的实践要求,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主动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并为世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阶段。
2023 Vol. 331 (3): 56-63 [摘要] ( 366 ) HTML (1 KB)  PDF (1234 KB)  ( 113 )
       外国经济思想研究与借鉴
64 西方福利经济理论的争端与困境——基于马克思文化观的批判与纠偏
姜莉, 潘永强
尽管新福利经济学凭借严谨周密的数理分析成为西方经济福利问题研究的主流理论,但是越来越多的西方福利经济学者也意识到,舍弃文化价值的新福利经济理论,其指导现实发展实践的代价是极其高昂的。然而囿于理论筑基和研究方法局限,西方福利经济学者对文化价值的争辩多为直觉判断,相关研究也零散而不成体系。基于马克思文化观审视,西方福利经济理论以“偏好”分析替代经济中的“需要”研究,并舍弃经济发展的文化维度而以人的“均质”理性假设抽象研究现实的复杂社会劳动关系,其理论分析范式无法完成现实发展实践的从“物本位”的单纯经济增长到“人本位”的社会全面发展转换的科学引导。通过对西方福利经济学文化价值核算的纠偏,证明经济福利既包含有形社会财富,也包含文化等无形社会财富;忽略经济发展中的文化价值,必然导致对经济福利成果的价值低估和对社会发展水平的错误判断。马克思文化观对经济福利中文化价值的科学揭示,不仅为现实经济发展实践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科学指引,同时也有利于我们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我国高质量发展中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指导方法。
2023 Vol. 331 (3): 64-76 [摘要] ( 94 ) HTML (1 KB)  PDF (1671 KB)  ( 427 )
       争鸣与探索
77 我国共同富裕水平测度与时空演化特征
和军, 张依, 张勇之
基于共同富裕两个基本维度,分析各省份富裕度与共享度协调发展水平及其空间差异,并探讨制约我国共同富裕发展的关键问题。研究发现:我国共同富裕指数呈持续上升趋势,“东部高—中部与东北居中—西部低”的空间差异特征显著。其中,北京、上海、浙江为东部标杆,湖南与重庆是中西部共同富裕领先省份;富裕与共享子系统耦合协调度持续上升,但西部地区仍有50%的省份处于勉强协调与濒临失调的阶段;创新动能不足、精神富裕度偏低、城乡和区域教育资源与居民收入差距过大是制约共同富裕发展的关键障碍。因此,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需协调富裕与共享的关系,通过优化创新资源布局、强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联盟建设、深化科技人才发展体制改革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以投资主体多元化与发展数字文化产业等方式促进文化高质量发展,通过完善区域合作机制与城乡融合机制缩小区域及城乡发展差距,以“提低扩中调高”为目标完善就业创业、分配、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以生产生活绿色化和低碳化转型促进生态高质量发展。
2023 Vol. 331 (3): 77-89 [摘要] ( 101 ) HTML (1 KB)  PDF (1539 KB)  ( 344 )
90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参与非劳动收入分配的理论与实践
张忠跃
在新一代数字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数据要素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是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生产要素。激活数据要素市场新活力,释放数据要素市场新动能,将数据要素纳入到收入分配框架中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然而,数据要素参与收入分配面临三重困境,即数据权属关系界定不清晰的权属界定困境,非劳动收入分配主体不明的收入分配困境,非劳动收入分配不公的数据鸿沟困境。因此,只有实现数据要素的权属保护与产权有效激励,完善更加体现效率和公平的收入分配机制,提高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治理效能,才能构建新的数据生产关系以匹配生产力发展特征,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正反馈效应和乘数效应。
2023 Vol. 331 (3): 90-97 [摘要] ( 136 ) HTML (1 KB)  PDF (1226 KB)  ( 347 )
       改革开放论坛
98 承包地确权、农业补贴与农户土地流转——基于CHFS数据的实证检验
公茂刚, 伊珂萱
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研究发现:承包地确权显著提高了农户土地转入与转出的几率,且显著增加了农户土地转入与转出面积。农业补贴也显著提高了农户土地转入与转出几率,同时显著增加了农户土地转入面积,但减少了农户土地转出面积。承包地确权显著增强了农业补贴对农户土地转入几率和转入面积的正向影响,但显著降低了农业补贴对农户土地转出几率的效应,农业补贴对农户土地转出面积的效应受土地确权影响不显著。承包地确权和农业补贴对农户土地流转面积的影响在东中西部存在地区差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组织形式、上一年农业产出及投入等均对农户土地转入有显著促进作用。较好的土地生产条件对农户土地转出有显著促进作用。因此,建议通过深化“三权分置”改革、完善农业补贴、加强新型农业主体培育、改善土地质量等途径来促进土地流转。
2023 Vol. 331 (3): 98-108 [摘要] ( 119 ) HTML (1 KB)  PDF (1421 KB)  ( 233 )
109 创业学习对创业机会开发的影响研究
骆鑫, 张秀娥
当前,机会型创业已逐渐成为我国创业活动的主流趋势,而新创企业通过创业学习所形成的知识框架和能力水平则直接关乎创业机会开发的最终结果。以新创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创业学习在创业机会开发中作用机理的实证分析表明:其一,创业学习对创业机会开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二,创业能力、创业机会识别是创业学习向创业机会开发转化的重要途径,其中,创业能力在创业学习与创业机会开发间起中介作用;创业机会识别在创业学习与创业机会开发间起中介作用;其三,创业能力、创业机会识别在创业学习与创业机会开发关系间具有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创业机会框架下的创业学习理论研究,同时为新创企业厘清创业机会开发的形成机制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2023 Vol. 331 (3): 109-115 [摘要] ( 86 ) HTML (1 KB)  PDF (1226 KB)  ( 148 )
       财政与金融
116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金融稳定性的影响——基于S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李振新, 陈享光
当前世界经济不确定性风险加剧,研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金融稳定性的影响机制,有利于为政府在不确定性时期的政策选择提供依据。基于2004~2018年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构建中国金融稳定性指数,实证分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金融稳定性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金融风险来源于两种不同的政策渠道:一是来源于各类型经济政策本身的不确定性;二是来源于不同经济政策选择上的不确定性。因此,有必要保持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经济政策透明度,更为关键的是,提高政府在不确定性时期的政策选择能力。为维持中国金融稳定,政府应当减少对银行信贷的干预,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强化对金融市场的引导,加大贸易政策开放度,降低货币政策对外汇供给的依赖,提高货币政策独立性,增强政府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
2023 Vol. 331 (3): 116-128 [摘要] ( 121 ) HTML (1 KB)  PDF (2949 KB)  ( 391 )
版权所有 © 2017 《当代经济研究》编辑部
吉ICP备10200631号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