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本刊文章检索
          Email Alert
阅读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320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2-04-15

《资本论》研究与运用
争鸣与探索
改革开放论坛
本刊特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外国经济思想研究与借鉴
财政与金融
 
       本刊特稿
5 习近平经济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狭义和广义政治经济学发展
顾海良
“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是恩格斯对“广义的”和“狭义的”政治经济学划分的立论基础。在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整体意义上,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一是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上,这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狭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和创新;二是体现在当代资本主义广义政治经济学的拓新上,特别是体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广义政治经济学的创造性研究上。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的“共同体”内异质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并存格局的形成,对马克思主义广义政治经济学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经济思想从多方面推进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广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特别是对以异质经济关系为基本格局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政治经济学作出原创性贡献。
2022 Vol. 320 (4): 5-13 [摘要] ( 125 ) HTML (1 KB)  PDF (1071 KB)  ( 197 )
       《资本论》研究与运用
14 从“血汗工厂”到“技术牢笼”:数字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与资本的关系变化
陈晓仪, 常庆欣
21世纪以来,数字技术的进步使西方社会进入数字资本主义阶段,劳动与资本的关系发生改变。资本家通过“弹性雇佣-诱导生产-数字监控”模式推动剩余价值生产,强化劳动控制;利用“数字鸿沟”极力占有数字信息与核心技术,增进全球的数字资本积累,加深劳动与资本的两极分化;在“生产-消费”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加强劳动者的情感认同,以标准操作和创新激励开展精细化剥削。数字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与资本关系的上述变化恰恰使资本对劳动的控制、分化和剥削更为隐蔽深入,而非表面上的互动增进与平等推进。应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深入展开数字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与资本关系变化的分析,由此焕发技术在生产发展和个体解放上的现实潜能。
2022 Vol. 320 (4): 14-21 [摘要] ( 153 ) HTML (1 KB)  PDF (1068 KB)  ( 301 )
22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所实现的存在论革命
李林琳, 孔扬
阐释《资本论》的经济哲学意蕴,应当超越流俗见解中“唯物辩证法与唯物史观在资本主义经济研究领域的推广运用”的旧模式旧路径,转而从《资本论》的本质——“政治经济学批判”入手,来理解马克思在哲学史上所实现的存在论革命。与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诸体系的实证主义立场截然不同,《资本论》对商品、货币、资本、剩余价值等各种范畴都进行了双重化的理解,并以此为突破口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当中人的矛盾性存在、人与人的对抗性关系。概言之,不是传统上所理解唯物辩证法与唯物史观的“先验演绎”,而是政治经济学批判,才是《资本论》超越各种唯心史观存在论的真实路径。
2022 Vol. 320 (4): 22-30 [摘要] ( 164 ) HTML (1 KB)  PDF (1077 KB)  ( 244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31 化解农村相对贫困问题的理论探析
蒋永穆, 侯婉月
构建化解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是促进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客观要求和重要内容。化解相对贫困问题不同于绝对贫困的治理。农村相对贫困问题具有共性,也有其特殊性。化解农村相对贫困需要转换思维,确立新的贫困衡量标准,并在制度层面、整体层面和个体层面分别采取针对性措施。在新时代条件下,化解农村相对贫困问题应立足乡村振兴战略,从共同富裕要求出发,构建化解农村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完善贫困农民就业机制、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和建立贫困治理机制等方面开展工作。
2022 Vol. 320 (4): 31-39 [摘要] ( 142 ) HTML (1 KB)  PDF (1071 KB)  ( 183 )
40 西部农村地区相对贫困的时空演化与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马克思主义贫困理论的视角
张存刚, 梅道甜
西部农村在相对贫困治理中承担着最为艰巨的任务,明晰其相对贫困现状与致贫因素愈发紧迫。运用马克思主义贫困理论中关于相对贫困的内涵、测度维度以及应对路径的相关内容,从物质和精神层面出发,对西部农村相对贫困现状进行了测度与空间演化分析,并通过构建分类别的实证模型,检验不同因素的影响效果与异质性。主要的发现有:(1)西部农村相对贫困的情况在逐年恶化,并呈现出南“强”北“弱”的格局,且主要由精神贫困所致;(2)有配偶、身体健康、受教育程度高、参加了养老保险且劳动力数量多的农户家庭,不容易发生相对贫困。而对于不同类别的相对贫困,各变量对其影响效果存在差异性。因此,应从识别机制创新、动态视角因地施策、提升人力资本质量、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与发展生产力等方面进行应对。
2022 Vol. 320 (4): 40-50 [摘要] ( 132 ) HTML (1 KB)  PDF (1476 KB)  ( 174 )
       外国经济思想研究与借鉴
51 利润率下降规律不是一个确定性命题吗?
鲁保林, 陈鸿池
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是政治经济学最重要的规律。一般利润率下降以社会总资本有机构成上升为内驱力,但由于反作用影响的阻挠和抵消,“规律”只有趋势的性质。这一规律具有非直接现实性,与客观现实不能直接等同。经济危机是“规律”内部矛盾展开的表现形式。作为一种介于抽象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理论与历史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之间中间层次的理论分析,利润率趋向下降理论不仅可以解释周期性经济危机,也可以用于把握资本主义长期发展动态。
2022 Vol. 320 (4): 51-61 [摘要] ( 157 ) HTML (1 KB)  PDF (1115 KB)  ( 163 )
       争鸣与探索
6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城市高质量发展
马骏, 沈坤荣
我国城市在高速度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产生了新旧城区发展不平衡、新城区发展不充分、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以及公共服务供给不充分等诸多问题,需要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标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城市发展的思想表明,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而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需要尊重城市产业发展规律、规模变动规律,关注城市中人的全面发展。在新的发展阶段,推进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需要尊重产业发展规律以统筹不同发展水平地区的城市发展,通过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以应对全球经济竞争,以及促进人口向城市再集聚以应对城市劳动力短缺。
2022 Vol. 320 (4): 62-71 [摘要] ( 686 ) HTML (1 KB)  PDF (1084 KB)  ( 330 )
72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主线与逻辑起点
王一钦
马克思关于政治经济学逻辑起点确定的方法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起点的确立提供了方法论和世界观的指导。中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对马克思晚年之问的现实回答。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具体历史条件,决定了我们理论体系建设的逻辑起点,是建立在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历史条件基础之上的,即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起点,而跨越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在经济发展中不断增添社会主义要素则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主线。
2022 Vol. 320 (4): 72-83 [摘要] ( 349 ) HTML (1 KB)  PDF (1099 KB)  ( 164 )
       改革开放论坛
84 中国两大部类结构特征及其在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基于两部类投入产出数据的分析
刘新建, 何泽德, 杨茜
新时期中国宏观经济平稳增长的前提条件是,社会再生产必须协调运行。根据产品既定时期最终用途编制两大部类投入产出表,用于分析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五年间的产品结构变动,并运用多因素多阶影响分析模型,定量测度各需求因素对两大部类产业结构变动的作用大小,分析结果表明:生产资料生产仍是中国经济最强支柱,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引导和推动着产业结构转型;两大部类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影响具有异质性,投入系数和资本形成结构是决定第一部类产业结构比例的关键因素,而居民消费结构和总增加值率是决定第二部类产业结构比例的关键因素。新时期中国应形成消费引导第二部类、第二部类拉动第一部类、第一部类推动总体结构转型的协调发展新格局。
2022 Vol. 320 (4): 84-97 [摘要] ( 146 ) HTML (1 KB)  PDF (1148 KB)  ( 163 )
98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阶段、理论逻辑及政策启示——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
李娟伟, 任保平
建国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四个阶段:以“放权”改革为主线的曲折探索阶段(1956-1977)、以经营权改革为主线的加速调整阶段(1978-1991)、以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为主线的全面深化阶段(1992-2011)、以混合所有制分类改革为主线的质量提升阶段(2012至今)。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来看,支撑不同阶段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基础由“五位一体”逻辑体系即动力机制(新要素培育与要素优化配置相协调)、平衡机制(国有企业布局优化与分配体系调整相统筹)、开放机制(参与世界市场与立足国内发展相互补)、调控机制(宏观中央主导与微观市场试点相融合)、评价机制(发展生产力与共同富裕相统一)五方面内容组成。按照国有企业“五位一体”的改革逻辑,未来仍需要明确国企改革分类与评价标准,加强要素培育与配置机制建设,统筹协调国有企业布局与分配体系,深化国内外市场竞争与合作,加大中央监管和微观试点力度,以期为促进混合所有制分类改革、实现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2 Vol. 320 (4): 98-112 [摘要] ( 198 ) HTML (1 KB)  PDF (1197 KB)  ( 357 )
       财政与金融
113 货币危机空间传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49个亚投行成员1997~2018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牛宝春, 崔光莲, 张喜玲
货币危机空间传染会影响商品、资本等要素的跨地区流动,对于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基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员的数据考察货币危机空间传染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发现:货币危机会通过地理邻近性或者双边贸易关系对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显著负向传染效应,且相较地理渠道,贸易渠道在货币危机空间传染影响经济增长过程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另外,银行信贷增加、利率降低以及公共债务支出增加均可以抑制货币危机空间传染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因此,各成员应采取扩宽贸易对象、减少对外向型经济依赖等举措规避负面冲击,并采用增加信贷供给、降低利率等政策抑制负向经济效应;亚投行则可通过提供信贷支持等方式帮助陷入危机的成员恢复和发展经济。
2022 Vol. 320 (4): 113-128 [摘要] ( 123 ) HTML (1 KB)  PDF (1227 KB)  ( 223 )
版权所有 © 2017 《当代经济研究》编辑部
吉ICP备10200631号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