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网站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须知
用稿规范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本刊文章检索
Email Alert
阅读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309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1-05-15
《资本论》研究与运用
争鸣与探索
改革开放论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外国经济思想研究与借鉴
财政与金融
《资本论》研究与运用
5
《资本论》新发表手稿对“生产价格”理论的完善
张红山, 孙晓迪
2012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2)第二部分“《资本论》及其准备著作”最后一卷即第4.3卷出版,该卷发表了马克思围绕《资本论》写作的两篇手稿。这两篇手稿在理论内容上与《资本论》第三卷的“生产价格”理论有关。1867~1868年,马克思在发表《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之后,为完善《资本论》第三册主要手稿(1864~1865年)的“生产价格”理论而写了这两篇研究稿。这两篇手稿与《资本论》第三卷具有密切的理论联系,提出了通过将周转纳入生产价格公式而使之更完善的观点;通过梳理《资本论》第三卷第二篇的文本发现,资本周转在生产价格中的构成作用没有体现出来;通过两篇手稿可以说明它们在某种意义上是对“生产价格”理论的完善。
2021 Vol. 309 (5): 5-10 [
摘要
] (
285
)
HTML
(1 KB)
PDF
(1208 KB) (
377
)
11
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演变逻辑
徐志向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决定了经济危机产生的必然,而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则形成了经济危机演变的逻辑起点。由技术创新、信用扩张、世界市场合成的“三重助力”,推动资本主义依次经历着从“商品货币化”“货币资本化”到“资本金融化”“金融虚拟化”再到“虚拟符号化”的资本“五化”过程,促使经济危机由产业危机和金融危机向结构性危机,乃至全面危机演变,昭示出技术创新应用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性。
2021 Vol. 309 (5): 11-18 [
摘要
] (
404
)
HTML
(1 KB)
PDF
(1288 KB) (
689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19
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所有制中的集体性产权
吴宣恭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在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内部实行产权结构的合理调整,赋予国有企业一部分集体性产权,这是国家所有制在改革后出现的最突出的特点。它导致了国有经济一系列关系的变化,消除了旧体制的一些弊病,激发了国有企业的活力,提高了经济效率,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集体性产权的存在和增大也助长了企业追求自身利益的倾向,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不利于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优越性及其在社会经济中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必须在肯定改革积极成果的前提下,明确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的任务,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注意掌握集权与分权适当的“度”,更准确地发挥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监督机构的作用,从国有经济整体和国有企业层次完善治理结构。
2021 Vol. 309 (5): 19-27 [
摘要
] (
309
)
HTML
(1 KB)
PDF
(1298 KB) (
527
)
28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政治经济学逻辑与实现路径
王海杰, 齐秀琳
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双循环”的逻辑起点是商品体的内在矛盾,基本条件是社会生产的顺利进行,循环模式包括链式循环、网式循环和社会循环,循环的根本动力是资本的逐利性。“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底层逻辑是市场机制,但自发、自然的循环系统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并最终导致循环系统的崩坏。政府应适度介入经济运行过程,通过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劳动导向的制度系统设计、异质经济体之间交易规则的制定、跨周期宏观调控与有为政府作用发挥,保障“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实现。
2021 Vol. 309 (5): 28-38 [
摘要
] (
546
)
HTML
(1 KB)
PDF
(1408 KB) (
400
)
外国经济思想研究与借鉴
39
明斯基与后凯恩斯主义:渊源、比较和启示
李黎力
人们通常认为明斯基属于后凯恩斯主义学派,但这种归类依然存有争议。研究发现,明斯基在其学术生涯中,是由一位潜在的马克思主义者逐渐转变成为一名后凯恩斯主义者的。虽然明斯基自我定位的“金融凯恩斯主义”难以被明确划归为后凯恩斯主义阵营的现有分支;但是,一方面鉴于明斯基的思想图景与后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特征和本质要素具有一致性,另一方面考虑到多样化的后凯恩斯主义内部呈现出日益融合和包容的趋势,将明斯基划归为后凯恩斯主义学派是正当合理的,尽管其金融不稳定性理论属于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特别版本”。后凯恩斯主义应思考如何从该“特别版本”中吸收养分,并破除明斯基对马克思的“误解”,深入借鉴马克思的思想洞见,以促进该学派自身的长足发展。
2021 Vol. 309 (5): 39-47 [
摘要
] (
384
)
HTML
(1 KB)
PDF
(1320 KB) (
687
)
争鸣与探索
48
创立社会主义发展经济学是新时代的期盼——兼回应付才辉研究员的商榷
方兴起
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的经济发展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政治、文化和历史问题。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相结合,建立了符合本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形成高效的国家治理能力,对外保障了国家主权的独立;对内将本国现代工业的绝对劣势转化为比较优势。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将引领中国人民在新工业革命的过程中,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在理论上总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立社会主义发展经济学,是历史的呼唤、时代的期盼。应基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基于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华文化和社会制度、基于比较优势与比较劣势辩证转化的历史探讨社会主义发展经济学。
2021 Vol. 309 (5): 48-59 [
摘要
] (
294
)
HTML
(1 KB)
PDF
(1396 KB) (
510
)
60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
叶琪, 黄茂兴
习近平总书记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的世界视野,把生态理念融入人类文明发展,探寻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人类文明与生态的兴衰变化为历史根基,以中国古代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理论根基,以习近平本人长期的地方环保工作为实践根基,以适应人的需求变化动态提升为创新根基,奠定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并在层层递进、究根问底地提出问题和科学应答中阐释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本源、特征和实现路径,构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体系的核心要义。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回应时代命题,破除发展瓶颈,集聚高质量发展动力,凝聚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特色优势,同时也对世界其他国家加强环境治理、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和理论贡献。
2021 Vol. 309 (5): 60-69 [
摘要
] (
322
)
HTML
(1 KB)
PDF
(1311 KB) (
1092
)
改革开放论坛
70
国有企业与经济发展的动态关系研究:来自跨国比较的经验证据
郎昆, 冯俊新
国有企业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在不同社会体制和发展阶段中都对经济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跨国历史比较视角检验国有企业和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作用机制,分析得出,在控制了社会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后,国有企业占国内投资比重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随着一国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其国有企业占比先逐步下降,并在迈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门槛后趋于稳定,并呈上升趋势。同时,国有企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阶段性特征。对于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国有企业占比越高对GDP增速的促进效果越明显。由此得出的相关启示是,对待国企发展,发展中国家不能盲目模仿发达国家在发展成熟后的经验,更不能简单地采用新自由主义的私有化改革方案。
2021 Vol. 309 (5): 70-81 [
摘要
] (
312
)
HTML
(1 KB)
PDF
(1763 KB) (
490
)
82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日本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刘兆国, 王云凤
中日两国同处东亚,均为东亚价值链的重要参与者,中国为参与推动东亚价值链重构,亟需全面审视日本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及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利用贸易增加值核算方法对日本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全球价值链地位及变化趋势进行了系统测度。研究表明:日本的电子光学设备、电气设备、汽车等中高和高技术制造业以制成品和中间品形式参与全球价值链,具有持续的显示性比较优势;炼焦和石油加工业、基础金属制造业等以中间品形式对汽车、机械设备制造业发展形成较强支撑,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相对上游地位。鉴于此,中国应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力度,夯实产业基础能力,以东亚价值链重构为契机,推进中日间产业协作从简单垂直型向深度水平型分工转型,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
2021 Vol. 309 (5): 82-92 [
摘要
] (
453
)
HTML
(1 KB)
PDF
(1414 KB) (
483
)
财政与金融
93
中间品、最终品的关税政策与制造业技术创新——基于制造业22个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崔景华, 李浩研, 王昕
关税作为调节贸易规模和结构的政策工具,对制造业技术创新起着重要作用。利用世界贸易组织关税数据分析我国中间品、最终品的关税政策对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中间品和最终品的关税水平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差异,且具有非线性效应;技术密集型和非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关税水平对技术创新影响也存在差异性。有鉴于此,我国应合理设置最终品关税区间,协调中间品和最终品的关税政策,进一步优化关税结构,并针对不同行业制定差异化的关税政策。
2021 Vol. 309 (5): 93-102 [
摘要
] (
391
)
HTML
(1 KB)
PDF
(1712 KB) (
570
)
103
我国乡村振兴中财政支农效率优化问题研究
石磊, 金兆怀
较高的财政支农效率是提升农业发展质量、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根据我国30个省份2009~2019年的面板数据,采用三阶段DEA方法,从全国层面和省域层面对财政支农效率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9年,我国财政支农效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重投入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等问题。环境因素对财政支农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东北地区受环境因素影响最大;不同区域之间的财政支农效率存在较大差异,由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财政支农效率依次递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水资源量和农机总动力对财政支农效率提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因此,应从理顺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增加财政支农筹资渠道、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的分配和使用管理以及完善财政支农支出的监督机制四方面入手提升财政支农效率。
2021 Vol. 309 (5): 103-112 [
摘要
] (
321
)
HTML
(1 KB)
PDF
(1510 KB) (
571
)
版权所有 © 2017 《当代经济研究》编辑部
吉ICP备10200631号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