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本刊文章检索
          Email Alert
阅读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303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0-11-15

《资本论》研究与运用
争鸣与探索
会议综述
财政与金融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外国经济思想研究与借鉴
 
       《资本论》研究与运用
5 资本主义信用危机的成因及其传导机制探析
钟雨培, 王峰明
美国金融业于2020年伊始即遭遇重创,资产价格短期内大幅缩水,这是其金融近年来不断动荡的一个缩影,有可能引发新一轮金融危机,并对世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运用马克思的信用和危机理论,构建政治经济学视角下信用危机产生的传导机制,并对其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信用扩张是内嵌于资本主义制度的一种必然趋势;由于工人工资存在制度性约束,信用扩张必然造成“虚假的繁荣”,即资本主义生产的相对过剩;资本主义国家对此的应对之策,是降低利率以刺激消费和投资;低利率下金融资产积累增速持续快于实体经济增速,危机终将在信用链条的薄弱环节爆发。美国巨量的信贷沉积、消费持续不振、在经济周期尾部所伴随的低利率、信用扩张快于实体经济等作为实证支持,验证了上述理论分析。
2020 Vol. 303 (11): 5-14 [摘要] ( 313 ) HTML (1 KB)  PDF (2618 KB)  ( 292 )
15 产业空心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
朱东波, 常卉颉
产业空心化是理解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资本主义经济新特征的“钥匙”。究其本质,产业空心化是资本跨行业流动、产业跨区域转移的结果,根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驱使下制造业利润率下降,经由市场竞争直接推动形成,借助于新自由主义政策与信息计算机技术等外部因素加速发展,并在其内生的“自增强”机制作用下,历经初步发展阶段、加速发展阶段最终演变成为彻底的产业空心化。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发达国家开始推动“再工业化”战略,然而,无论从资本主义制度因素,还是从制造业生产成本、劳动力供给等现实条件,或者从“再工业化”战略导向来看,其“再工业化”都难以实现,至少短期内不可能实现。针对当前中国部分地区出现的产业空心化问题,中国应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着力促进实体经济朝向“高端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0 Vol. 303 (11): 15-25 [摘要] ( 275 ) HTML (1 KB)  PDF (1792 KB)  ( 306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26 魁奈经济思想的批判性审视与中国溯源——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构建为观照
张旭, 王天蛟
被誉为“欧洲的孔子”的魁奈,其思想的形成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带有浓重的中国色彩,并且其思想也深刻影响了后续的亚当·斯密、马克思等经济学家。魁奈身处中、西、马三种思想体系的交汇点,对其经济思想进行批判性审视与中国溯源就极为重要。同时,在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时,必须确立科学坐标,不能用西方经济学话语体系和范式来解读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构建不仅要坚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而且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因此,在构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迫切需要在理论层面上注重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将思想史的发展传播与中国现实的历史方位结合起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和发展。
2020 Vol. 303 (11): 26-35 [摘要] ( 302 ) HTML (1 KB)  PDF (1696 KB)  ( 182 )
36 论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下的社会总产品实现问题——基于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分析
王俊, 苏立君
从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出发,构建以“两大部类、两重循环、两个侧面”为特征的社会再生产分析框架,分别讨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实现的基本条件和比例关系;通过考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探索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下处理社会总产品实现问题的历史实践,验证了理论模型分析得出的结论: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下社会总产品的平稳实现,须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并注重提高劳动者报酬。
2020 Vol. 303 (11): 36-45 [摘要] ( 371 ) HTML (1 KB)  PDF (1606 KB)  ( 196 )
       外国经济思想研究与借鉴
46 经济发展与贫困治理的微观阐释:阿比吉特·班纳吉的研究贡献
贺立龙, 陈月, 陈珏颖
阿比吉特·班纳吉将制度与行为分析纳入发展经济学范畴,从微观视角探究了贫困的经济本质与穷人的行为逻辑。他将发展减贫这一宏大的抽象命题化归为更小、更易于处理的问题,通过细致的行为探测与精心设计的干预性实验得到了出人意料的发现。但班纳吉关于经济发展与不平等的制度分析,以及对贫困者行为和减贫的实验研究,未充分触及资本主义不平等的制度本质,它尽管有助于一些个性化的减贫施策优化,但难以推进发展中国家结构性贫困问题的系统解决——对于后者的研究,应该回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2020 Vol. 303 (11): 46-55 [摘要] ( 228 ) HTML (1 KB)  PDF (1497 KB)  ( 237 )
56 经济人假设何以忽视了社会关系?
方瑞
马克思通过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关于“一般劳动”的分析表明了经济人假设所具有的“科学的必然性”和“科学上的不完备性”。就其理论建构来说,经济人假设是一个“合理的抽象”,是“一般劳动”与抽象方法运用的必然结果,具有“科学的必然性”。但从经济人假设忽视了历史性的社会关系来说,以“帽子”的方式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在物与物关系的社会中将“利己”“理性”作为经济人的内涵,具有“科学上的不完备性”。正是基于经济人假设这两方面的分析,马克思在进行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用“现实的人”这一概念来与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经济人”进行区分,从而彻底超越了古典政治经济学。
2020 Vol. 303 (11): 56-62 [摘要] ( 278 ) HTML (1 KB)  PDF (1022 KB)  ( 169 )
       争鸣与探索
63 简析马克思主义与新结构经济学——兼与方兴起和高冠中商榷
付才辉
新结构经济学从要素禀赋结构出发研究经济结构及其变迁的决定因素与影响,在研究对象上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聚焦的经济结构是一致的,在研究视角上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聚焦的物质第一性是一致的。在研究方法上,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应用到具体学科上也并不排斥具体的分析方法,如现代经济学通行的理性选择与均衡分析——但这并不是界定一门具体学科内涵的依据所在。因此,尽管方兴起教授的《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评价新结构经济学》一文误解了新结构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本质区别以及与马克思主义的深刻联系,但其提出的警示却值得警惕:不能利用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取代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否则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就只是一个标签,而西方主流经济学就会从“后门”进入到新结构经济学,成为新结构经济学的内涵。
2020 Vol. 303 (11): 63-72 [摘要] ( 274 ) HTML (1 KB)  PDF (1541 KB)  ( 236 )
73 试论列宁科技进步思想的丰富内涵及当代价值
张新宁
作为建立并领导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革命导师,列宁的科技进步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主要建树在于将科学技术深深融入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列宁科技进步思想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其具体内容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体系:19世纪末期,从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技术进步与生产社会化、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等方面出发,论证了科技进步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辩证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通过考察科技进步与生产规模、生产关系以及社会制度之间的辩证关系,列宁提出帝国主义阶段科技发展具有社会化特征的思想;十月革命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通过领导并实践全俄电气化革命,列宁提出经济建设要运用好科技发展的计划化、整体化等特征的思想。列宁的科技进步思想对于我们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构建新发展格局、走自主创新的自力更生道路具有重要的启示。
2020 Vol. 303 (11): 73-80 [摘要] ( 696 ) HTML (1 KB)  PDF (1223 KB)  ( 182 )
81 “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的对外贸易增长效应研究
关嘉麟, 吕鑫萌, 王珈凝
“一带一路”倡议虽然发端于中国,但一直致力于使更多国家共享发展机遇和成果。利用2010~2017年83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自身对外贸易增长的促进效应可以发现,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在“贸易畅通”目标的驱动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贸易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明显促进了沿线国家自身的对外贸易增长。这一发现充分印证了“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的深远意义和时代价值。因此,中国应将继续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沿线各国对外贸易发展提供新空间,为世界各国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提供新路径。
2020 Vol. 303 (11): 81-90 [摘要] ( 220 ) HTML (1 KB)  PDF (1601 KB)  ( 167 )
       财政与金融研究
91 商业保险降低家庭贫困脆弱性的政策效应评估与作用机制分析
张梦林, 李国平
在“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大扶贫格局背景下,商业保险在助推脱贫攻坚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评估商业保险降低家庭贫困脆弱性的政策效应并揭示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商业保险有助于降低家庭贫困脆弱性,购买商业保险的家庭其返贫概率比未购买商业保险的家庭低9%;商业保险发挥治理作用的机制渠道中,金融资本和教育人力资本发挥了完全中介效应,健康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则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在东部地区和高收入组家庭中,商业保险的治理作用进一步强化。为此,应采取倾斜性的保险扶贫政策,重视培育欠发达地区的保险市场,提升贫困人群对商业保险的购买能力,使商业保险成为重要的防范返贫长效机制。
2020 Vol. 303 (11): 91-102 [摘要] ( 243 ) HTML (1 KB)  PDF (1723 KB)  ( 213 )
103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逻辑与路径——关于习近平总书记金融工作重要论述的学习体会
魏丽波, 姚莉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工作不仅事关国家的安全,还事关经济平稳发展和我国的竞争力。面对我国金融工作的诸多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为指导,提出了诸多重要论断。系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我们可以总结出这些论述隐含的逻辑。在推进金融工作的过程中,要使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要统筹资源发展金融,要有序推进金融改革,要防范发生金融风险,要构建合理金融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既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金融理论,又有效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金融工作。
2020 Vol. 303 (11): 103-107 [摘要] ( 244 ) HTML (1 KB)  PDF (841 KB)  ( 190 )
       会议综述
108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国政治经济学学会第30届年会暨中国海派经济论坛第23次研讨会综述
戴双兴
2020 Vol. 303 (11): 108-114 [摘要] ( 188 ) HTML (1 KB)  PDF (895 KB)  ( 183 )
版权所有 © 2017 《当代经济研究》编辑部
吉ICP备10200631号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