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本刊文章检索
          Email Alert
阅读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289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19-09-15

争鸣与探索
改革开放论坛
财政与金融研究
《资本论》中国化与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外国经济思想研究与借鉴
 
       《资本论》中国化与新中国成立70周年
5 新中国70年经济建设是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整体
程恩富, 曹雷
新中国70年经济建设是一个辉煌整体,是“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具体分为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党的十八大后新时代三大阶段,先后形成初等富强、次中等富强和世界经济体系“准中心”的中等富强。新中国与旧中国纵向比较和国际横向比较的实证数据,均证明新中国前30年也取得了辉煌绩效,并为改革开放积累下雄厚的基础,如人口、公地、国资、科教、产业、保障制度和国际环境等。需对期间的失误作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而不能把改革开放前后的经济建设绩效对立起来,有意贬低前30年的成就来论证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成就。改革开放前后的经济建设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都是在探索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核心框架下展开的,在坚持社会主义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的。
2019 Vol. 289 (9): 5-13 [摘要] ( 343 ) HTML (1 KB)  PDF (1460 KB)  ( 311 )
14 新中国70年治水的成就、方针、策略演变及未来取向
谢永刚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治水事业出现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到2019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70年治水活动中,历经了曲折的发展道路,水利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分析各个历史阶段治水思路、方略及其演变过程,总结不同时期的治水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对新时代中国治水的未来趋向和方针策略的选择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也将为国际治水减灾合作提供中国经验。
2019 Vol. 289 (9): 14-23 [摘要] ( 359 ) HTML (1 KB)  PDF (1777 KB)  ( 242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24 以自觉治理推动经济发展:中国的逻辑
鲁保林, 邬嘉晟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及意识形态与错综复杂的改革发展进程相互作用,塑造了中国国家经济治理的高度自觉性。党和政府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为主体,自上而下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引导、组织协调,以自觉治理促进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充分激发和释放了生产力发展的潜能。自觉治理的主要方式体现在三个层面:党总揽全局,为经济发展掌舵领航;中央政府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以规划的引领性、前瞻性预防和矫正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地方政府积极介入辖区经济发展事务。自觉治理的动力激励包括精神动力、强大的组织力、纵向考核压力、横向竞争压力,以及财政激励与财政压力。自觉治理生动体现了人的自觉能动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后发国家赶超先发国家的强力助推器。
2019 Vol. 289 (9): 24-32 [摘要] ( 311 ) HTML (1 KB)  PDF (488 KB)  ( 383 )
33 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多重效应及影响
谢璐, 韩文龙, 陈翥
人工智能将会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尤其会对现行的就业结构、就业范围和就业质量等产生深刻影响。人工智能对就业具有破坏性的替代效应、创造性的补偿效应和跨期的时间效应。要正确认识人工智能对就业的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以及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结合中国实际,加快人工智能产业的扩大再生产,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加强职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提高劳动者适应新技术变革的劳动技能;普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教育,培养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复合型人才;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障和工资保险为核心的劳动者保护制度体系,降低劳动者可能面临的生存风险,以便积极应对人工智能发展和应用对中国就业的影响。
2019 Vol. 289 (9): 33-41 [摘要] ( 549 ) HTML (1 KB)  PDF (1366 KB)  ( 1009 )
       外国经济思想研究与借鉴
42 霍华德·谢尔曼及其激进政治经济学研究
孙寿涛, 李嘉玉
霍华德·谢尔曼是美国激进政治经济学派的一员主将,他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激进政治经济学研究,在马克思主义与制度主义、后凯恩斯主义等综合研究方面成果显著,在方法论、经济周期和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一直秉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立场,倡导发展一门统一的政治经济学科学。这既包括一种非教条主义的跨学科分析方法——历史-关系分析法,这种方法可以应用于大多数社会经济问题;也包括他本人运用这一方法进行的具体理论研究,主要表现为他重塑的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硬果夹”理论以及对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坚守和研究。通过“硬果夹”理论,谢尔曼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20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资本主义内在的不稳定增长路径,构建了批判的资本主义理论;在此基础上,他通过对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进行研究,对民主的社会主义建设路径从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方面进行了不懈探索。
2019 Vol. 289 (9): 42-50 [摘要] ( 384 ) HTML (1 KB)  PDF (1425 KB)  ( 239 )
       争鸣与探索
51 学贯中西 坚持马克思主义——吴易风学术思想评介
郭冠清
吴易风教授的学术贡献究竟是什么?在包括吴易风研究在内的许多文献已做了明确表述的前提上,如何客观准确地对其学术贡献进行评价,是一个难点。对吴易风学术贡献“考证”的结果发现:(1)吴易风在古典经济学派规定上突破了苏联教科书的范围限制,在比较优势原理起源上,最早挖掘出斯密的比较优势理论;(2)吴易风是我国引进西方经济学的主要推动者之一,是西方经济学理论前沿跟踪的主要开拓者,并从理论上对新自由主义思潮进行了系统批判;(3)吴易风将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和时代的需求紧密结合,对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进行了全新的阐释,对马克思的产权思想进行了深度挖掘,以增长理论为重点对马克思经济学数学化进行了探索;(4)吴易风最早对马克思经济学与萨缪尔森经济学、马克思和科斯产权理论进行了系统比较,并对包括研究对象、增长理论在内的几乎所有经济理论进行了全面比较;(5)吴易风不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成果进行了深入研究,构建了毛泽东——陈云——邓小平破解历史性难题的清晰图式,而且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在国有企业改革等四个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019 Vol. 289 (9): 51-61 [摘要] ( 293 ) HTML (1 KB)  PDF (1728 KB)  ( 249 )
62 马克思恩格斯泛分工论视域中的城乡发展观研究
林密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共产党宣言》等早期文本中,马克思恩格斯基于泛分工论的视角剖析了城市与乡村的分离运动与城乡关系的历史本质。城乡的分离与对立,是分工与所有制发展的必然后果与私有制条件下分工导致的社会历史矛盾的症候体现。因而,消灭城乡分立并实现城乡在更高历史阶段的融合发展,就构成了共产主义运动的内在趋势与要求。就如何超越城乡对立的现实举措而言,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了大工业发展的基础性与必要性,但在“农业与工业的结合”等具体举措尚显空泛。这也显示了泛分工论视域下的城乡发展观内在的逻辑困境与理论局限性。
2019 Vol. 289 (9): 62-71 [摘要] ( 300 ) HTML (1 KB)  PDF (1554 KB)  ( 197 )
       改革开放论坛
72 美国发起贸易争端的缘起反思
宋宪萍, 康萌
美国发起贸易争端的缘起,既不是贸易逆差,也不是技术赶超,更不是制造业失业人口的存在,而是维护其在新国际分工中的主导地位。在这种分工格局中,新国际分工所意在建立或维护的全球范围内跨空间重组为特征的产品内分工,实质上仍然是一个有中心和外围、有主导和依附关系的国际劳动分工体系。作为一个资本品净出口国,美国将会使“去工业化”和“再工业化”往复与重启,来巩固和维护其在新国际分工中的链主地位。随着新国际分工的细化,全球价值链的深度融入,中美两国贸易争端不仅具有长期性,而且争端领域、争端程度、争端范围会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激烈。中国唯有前瞻性、创造性地“迂回”介入和占领价值链高端领域的产业,才能取得竞争优势,摆脱价值链的低端依附地位。
2019 Vol. 289 (9): 72-83 [摘要] ( 320 ) HTML (1 KB)  PDF (3126 KB)  ( 276 )
84 我国区域收入不平等的政府调节效应
赵桂芝
区域间居民收入不平等作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现实反映,影响和制约着我国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我国现行的财税制度对于区域间居民收入不平等的调节效应总体为正向调节,但调控绩效相对较弱,且存在区域分化风险。因此,我国应聚焦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强化公共政策的供给结构优化。进一步完善税收调节手段,健全税收调节制度体系。注重区域间福利差异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拓展民生改善视野。加快提升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全国统筹,多层面破解区域收入不平等的矛盾和问题。
2019 Vol. 289 (9): 84-93 [摘要] ( 299 ) HTML (1 KB)  PDF (1376 KB)  ( 210 )
       财政与金融研究
94 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对劳动就业的影响——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的研究
孙平, 侯风云
利用2009~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股东价值导向三个维度分析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影响劳动就业的机制,研究发现:金融负债渠道对劳动就业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股东价值导向渠道对劳动就业具有显著负向作用,且负向作用体现在民营企业上,对国有企业没有显著影响,企业的公有性质对劳动就业具有保护作用;金融资产渠道对劳动就业没有显著影响,但企业房地产投资行为显著负向影响劳动就业。因此,我们应注重建立有利于保障劳动者权益的企业组织和治理机制,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以发挥金融资产的蓄水池作用,严加监管和控制企业房地产投资行为,确保企业金融化进程始终有利于劳动者。
2019 Vol. 289 (9): 94-102 [摘要] ( 274 ) HTML (1 KB)  PDF (1213 KB)  ( 262 )
103 我国金融发展对收入分配的非线性影响
王竣鹤, 黄小勇
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已经得到了充分论证,但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是否为线性却一直存在着争议。银行部门与股票市场都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份,他们的发展对收入分配的影响都具有非线性的特征,金融发展是否能够优化收入分配取决于银行部门和股票市场发展所处的阶段。只有当银行和股票市场的发展超过了门限水平,才能发挥缩小收入不公平的作用,在门限水平以下时,银行和股票市场的发展将扩大收入不公平。因此,我国应该通过促进金融发展来优化收入分配,但达到金融发展门限水平是必要的前提条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我国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2019 Vol. 289 (9): 103-108 [摘要] ( 293 ) HTML (1 KB)  PDF (1404 KB)  ( 265 )
版权所有 © 2017 《当代经济研究》编辑部
吉ICP备10200631号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