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本刊文章检索
          Email Alert
阅读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0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6-12-15

《资本论》研究与运用
争鸣与探索
改革开放论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资本论》研究与运用
5 基于劳动价值论的价值函数研究
王朝科, 郭凤芝
数理政治经济学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也有学者认为数学化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现代化的重要学术方向。要实现数学方法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有机结合,必须首先实现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的数学化。换句话说,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理论必须有公认的、一致的数学表达式,唯有如此,数理政治经济学才不至于被肤浅地定义为数学方法的简单运用,这是事关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性问题。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基于劳动价值论的价值函数是劳动价值论数学化的基础性理论问题,也是数理政治经济学基础的基础。
2016 Vol. 0 (12): 5-9 [摘要] ( 224 ) HTML (1 KB)  PDF (1033 KB)  ( 297 )
14 流通过程的系统决定论———兼评流通决定论
张洪平
流通过程与生产过程作为子系统,两者的共存与相互作用构成了社会经济再生产过程的总系统。生产过程决定流通过程,流通过程的对象、流通过程的社会性质和流通过程的经济规模都是由生产过程来决定的。与此同时,流通过程也反作用于生产过程,就特定形式来看,流通过程甚至决定生产过程。因此,市场经济的系统靠自身的力量是不能解决健康运行问题的,还必须依靠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来对系统的自发力量加以必要的干预。
2016 Vol. 0 (12): 14-20 [摘要] ( 174 ) HTML (1 KB)  PDF (978 KB)  ( 342 )
21 劳动者消费能力的限定、解放与发展———马克思对于三种历史条件下劳动者消费能力的分析及其启示
谭顺, 温立武, 郭乾
马克思对于劳动者消费能力的研究采用了密切联系社会历史条件的特殊分析方法,即研究消费能力的特殊性,而不是消费能力的一般性。具体来说,马克思区分了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革命、共产主义社会三种历史条件,揭示出劳动者消费能力从制度限定、根本解放走向全面发展的客观规律。社会历史条件是影响或决定劳动者消费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消费能力的培育及提升既是个人承担的发展任务,也理应是社会承担的发展任务。
2016 Vol. 0 (12): 21-26 [摘要] ( 214 ) HTML (1 KB)  PDF (965 KB)  ( 533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27 现阶段必须高度重视我国发生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张作云
我国现阶段多元化的生产关系结构和经济制度结构,为“短缺”性危机和“过剩”性危机,尤其是“过剩”危机在我国的发生提供了制度前提。多元化的经济主体结构孕育和放大了危机的可能性。“过度市场化”的体制机制增大和强化了危机的风险性。对此,我们必须百倍警惕,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金融和经济危机在我国发生的可能性,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制定科学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方针政策,积极应对,防患于未然。
2016 Vol. 0 (12): 27-37 [摘要] ( 214 ) HTML (1 KB)  PDF (1029 KB)  ( 357 )
38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经济发展方式理论的演进与创新
李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内含并指导经济发展方式理论发展,经济发展方式理论为实现政治经济学宏伟目标而进行具体路径探索。在二者的发展历程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演化更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理论不断发展,经济发展方式理论的发展也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发展方式理论演化创新历程启示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学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理论之间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二者创新发展,不仅根植于新常态下中国发展经济的伟大实践中,而且也有力地促进中国经济理论的发展。
2016 Vol. 0 (12): 38-46 [摘要] ( 226 ) HTML (1 KB)  PDF (997 KB)  ( 631 )
47 马克思经济哲学视域中的人学问题———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人学之维
叶万军
人的问题是任何学科都回避不了的问题。在马克思那里,他借助于经济哲学的视野完成了对人的全面考量,人的起源问题、本质问题、动力问题、地位问题和发展问题都得到了科学的回应。作为“中国版”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体现人民呼声的经济学理论,又是为人民谋福利的一门科学理论。可以说,人学之维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始终的。
2016 Vol. 0 (12): 47-54 [摘要] ( 194 ) HTML (1 KB)  PDF (997 KB)  ( 698 )
       争鸣与探索
55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产力发展与环境灾害关系的思想探析
谢永刚, 刘赣州
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唯物主义学说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为我们解决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引发的生态环境变化以及环境灾害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思路。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力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失调会引发诸多环境灾害现象。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动机不受约束等原因是环境灾害产生的主要根源。解决生产力发展与环境灾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建立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唯有如此,才能实现人类社会逐步向更完善的社会目标发展的目的。
2016 Vol. 0 (12): 55-61 [摘要] ( 332 ) HTML (1 KB)  PDF (978 KB)  ( 342 )
62 当代垄断资本主义金融化分析
尹兴, 董金明
当代垄断资本主义金融化是金融资本运用金融手段对剩余价值生产、分配、循环和积累领域的全面渗透和高度控制。金融化首先在 1970 年代末 1980 年代初兴起于分配领域,然后从分配领域传导到资本循环积累领域,再间接渗透到生产领域,最终实现了对全球价值生产、财富分配和资本积累的深度控制。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由此也被进一步激化,产业危机、金融危机、宏观政策危机、意识形态危机、国际关系危机均发展到了二战后新的高度,意识形态和国际关系方面的危机紧张程度也进一步加剧。因而,当代垄断资本主义将很可能进入新的帝国主义阶段。
2016 Vol. 0 (12): 62-69 [摘要] ( 279 ) HTML (1 KB)  PDF (998 KB)  ( 753 )
70 基于双重价值转形理论论证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反比关系———兼与何干强教授商榷
徐东辉
“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变动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体系中的重要论题。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了成“正比说”,产生这种错误观点的根源在于混淆了使用价值与价值、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的质的差别。要厘清“变动关系”问题,关键在于正确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这一命题。劳动生产力和商品价值量之间的关系是本质关系,而劳动生产力和市场价值及生产价格之间的关系则是不同层次的现象形态的关系。运用双重价值转形理论可以更好地解释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关系,从而找到正确理解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的逻辑关系的金钥匙,破解所谓的“马克思的悖论”,从而更好地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2016 Vol. 0 (12): 70-77 [摘要] ( 238 ) HTML (1 KB)  PDF (985 KB)  ( 499 )
       改革开放论坛
78 我国政府 R&D 补助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刘怡芳, 吴国萍
技术创新是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动力,我国政府 R&D 补助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影响,政府 R&D 补助激励效应随着 R&D 补助投入水平的提升而不断增强。政府应大力增加 R&D 补助投入力度,继续采取多种手段引导社会各界提高 R&D 资助总量和强度。同时,在政府 R&D 补助投入政策的制定上,应当更为关注改善政府 R&D 补助的投入结构。
2016 Vol. 0 (12): 78-83 [摘要] ( 201 ) HTML (1 KB)  PDF (988 KB)  ( 381 )
84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研究
罗斯丹, 陈晓, 姚悦欣
消除贫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国“十三五”期间最为艰巨的任务。发展普惠金融是金融扶贫工作的主要着力点,也是实现全面脱贫目标的有效途径。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明显,中部地区平均发展水平低于东、西部地区,各区域普遍存在着融资难问题;普惠金融减贫表现出显著的门槛特征,减贫效应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强;经济发展、教育、基础设施、财政支农等对贫困减缓存在着正效应。政府应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制定普惠金融发展策略来解决融资约束问题,并应采取积极措施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增加财政支农投入量。
2016 Vol. 0 (12): 84-93 [摘要] ( 319 ) HTML (1 KB)  PDF (1035 KB)  ( 1396 )
版权所有 © 2017 《当代经济研究》编辑部
吉ICP备10200631号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