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网站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须知
用稿规范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本刊文章检索
Email Alert
阅读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
当期目录
2000年 第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0-01-15
17
论启动经济的理论基点和政策思路
程民选
通货紧缩和通食膨胀都是经济非均衡的表现。不论是通货膨胀也好,还是通货紧缩也好,离开了实体经济方面的问题,对其成因的分析都是远不充分的。
我国近年来出现通货紧缩,问题的根源在于实体经济方面,是社会总供给相对于有效需求持续过大所必然产生的现象。而社会总供给持续大于社会总需求,其实质是存在着一部分无法或难以实现的产品。其所以如此,一方面在于有效需求的不足,另一方面在于无效供给的增多。
《资本论》中所阐明的社会再生产能否顺利进行,关键在于社会总产品能否顺利实现的思路,应当成为我们思考当前通货紧缩的根源,以及制定启动经济政策和措施的理论基点。
2000 Vol. 0 (1): 17-20 [
摘要
] (
205
)
HTML
(1 KB)
PDF
(266 KB) (
231
)
48
知识经济与劳动价值论
陈力峰
知识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椎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知识技术作一种特殊的商品,也具有一般商品的二重性。知识技术本身不创造价值,它只是一种生产要素,是一种死劳动,只有通过技术人员和工人的参与,通过活劳动创造新价值。“劳动价值论”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并没有失效。
2000 Vol. 0 (1): 48-51 [
摘要
] (
193
)
HTML
(1 KB)
PDF
(265 KB) (
565
)
52
政治经济学读书杂记
陈其人
亚细亚生产方式指的不是原始社会,也不是独立的生产方式,而是奴隶制生产方式的一种。作者还按照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顺序谈了自己对许多理论问题的独到见解。
2000 Vol. 0 (1): 52-55 [
摘要
] (
188
)
HTML
(1 KB)
PDF
(350 KB) (
240
)
56
论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商品成本、价值及其意义
朱沁夫
人们在享受工业文明所创造的文明的同时,也在忍受它造成的环境破坏所带来的痛苦。因此,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我们应当重新审视我们的劳动及其所创造的商品对我们自身的真正价值。作者在运用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理论对生产商品的劳动的“直接的有益效 果”和其“进一步的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后指出,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并努力消除直接的有益效果和进一步的后果的矛盾,让“进一步的后果”的制造者承担相应的责任。承担起自己应尽的义务,为自己,为他人,为子孙。
2000 Vol. 0 (1): 56-59 [
摘要
] (
178
)
HTML
(1 KB)
PDF
(267 KB) (
234
)
版权所有 © 2017 《当代经济研究》编辑部
吉ICP备10200631号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