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网站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须知
用稿规范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本刊文章检索
Email Alert
阅读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
当期目录
2006年 第0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06-12-15
1
维护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经济学思考
何干强
近些年来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被严重削弱, 这值得深切关注。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需要成为人们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为此, 需要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贯穿的唯物史观基本理论;坚决地抵制"西化" 经济思潮对公有制经济的侵袭, 尤其要系统地深入地揭露和批判新自由主义思潮在我国的理论表现;充分阐释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中具有的主体、主导和支柱性作用。
2006 Vol. 0 (12): 1-4 [
摘要
] (
218
)
HTML
(1 KB)
PDF
(751 KB) (
418
)
5
关于社会主义流通理论创新的几个认识问题
张洪平
通过对无流通论、产品流通论和流通决定论等各种流通理论的辩证分析, 我们认识到, 虽然在我们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 这些理论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但却同时存在着较大的时代局限, 不能作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指导。既然我们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就应该运用马克思已经揭示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流通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实践;就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地深化对马克思流通理论的认识, 以便更好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的流通理论。
2006 Vol. 0 (12): 5-9 [
摘要
] (
194
)
HTML
(1 KB)
PDF
(150 KB) (
504
)
14
马克思"劳动力转移理论"与"拉尼斯-费"模式的比较及其借鉴意义
杨玉华
马克思" 劳动力转移理论"与" 拉尼斯-费"模式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社会经济事实和内在的逻辑一致性:注重政府的推动作用、农业的基础地位;强调资本在劳动力转移与工业化过程中的主导力量;突出农村经济主体的二元作用和农业技术创新的特殊性。但作为产生于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理论, 二者在不同的层面构筑了比较完善的关于欠发达经济劳动力转移理论。对于具有典型二元经济特征的中国, 劳动力转移理论无疑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支撑起我国的长期经济高速发展, 而且农村劳动力的可持续转移, 在经济发展转型的今天, 在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 无疑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06 Vol. 0 (12): 14-17 [
摘要
] (
235
)
HTML
(1 KB)
PDF
(123 KB) (
738
)
18
"政治经济学教材可以不讲`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吗?---与卫兴华同志商榷
奚兆永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一个艺术的整体, 其中关于" 资本总公式"和" 总公式的矛盾"的阐述, 是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说明剩余价值产生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不可"不讲" 或"淡化" 的内容。说河上肇的《经济学大纲》和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就没有讲"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是不符合事实的。对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应采取慎重的态度。
2006 Vol. 0 (12): 18-23 [
摘要
] (
190
)
HTML
(1 KB)
PDF
(802 KB) (
378
)
版权所有 © 2017 《当代经济研究》编辑部
吉ICP备10200631号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