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本刊文章检索
          Email Alert
阅读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  
当期目录  
2006年 第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6-03-15

《资本论》研究与运用

 
       《资本论》研究与运用
7 马克思关于价值转化的真实含意---对鲍莫尔关于马克思转化理论含意分析的评述
杨戈
马克思关于转化问题的真实意图是说明价值和价格之间, 尤其是剩余价值和利润之间的本质联系。批评马克思转化理论的经济学家不理解或漠视马克思的这个真实的意图。马克思的转化分析表明, 个别生产部门在为社会总剩余价值做出贡献的同时, 又根据资本主义社会流行的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要求, 从总社会剩余价值中获取一定的份额。生产至关重要的社会资源是劳动, 必须把利润、利息和地租归因于劳动。剩余价值总量等于由劳动生产的价值总量减去劳动者自己消费的量。竞争的过程, 似乎表明土地是地租的来源、资本是利润和利息的来源, 但这仅仅是一个分配的现象, 掩盖了剩余劳动是利润惟一重要的社会来源的事实。
2006 Vol. 0 (3): 7-11 [摘要] ( 229 ) HTML (1 KB)  PDF (165 KB)  ( 572 )
12 新自由主义企业理论方法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比较
刘凤义
新制度经济学以个人主义方法论作为企业理论研究的基础, 其理论渗透着唯心史观;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以唯物辩证法作为企业理论研究的根本方法, 其理论始终贯穿着唯物史观。新制度经济学以" 新经济人"假设作为企业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使其理论陷入了形而上学思维;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以历史的、现实的人作为研究的出发点, 使其企业理论的研究在辩证联系中展开。新制度学派采用静态比较的方法, 把企业问题置于交换领域中研究, 使企业理论仅仅限于市场运行层面的解释;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运用系统发展的观点, 在生产与交换的有机结合中研究企业问题, 既能认识企业的市场运行特征, 又能认识企业深层的本质关系。
2006 Vol. 0 (3): 12-16 [摘要] ( 273 ) HTML (1 KB)  PDF (204 KB)  ( 407 )
       
22 论经济学中的道德内涵---从"斯密难题"说起
吴蕾
亚当·斯密提出并系统论证的"经济人" 概念并非狭隘范畴, 其间蕴涵着" 利己" 走向" 利他" 的丰富内涵。在经济学引入道德分析后," 经济人" 与" 道德人" 得到了进一步的统一, 使道德成为了经济分析对象。从经济
2006 Vol. 0 (3): 22-25 [摘要] ( 271 ) HTML (1 KB)  PDF (131 KB)  ( 894 )
26 马克思的有些经济学原理需要发展
胡培兆
政治经济学是历史科学, 因为它所根据的材料是变化的。马克思的经济学说是根据19 世纪资本主义的客观现实研究完成的, 是绝对真理。时至今日, 资本主义已发生很大变化, 这个学说的相对真理性就突现出来了, 有些原理就需要发展。如劳动力价值理论、经济管理理论等原理。
2006 Vol. 0 (3): 26-29 [摘要] ( 218 ) HTML (1 KB)  PDF (130 KB)  ( 630 )
版权所有 © 2017 《当代经济研究》编辑部
吉ICP备10200631号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