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5年5月5日 星期一
网站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须知
用稿规范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本刊文章检索
Email Alert
阅读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
当期目录
2004年 第0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04-09-15
3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繁荣与发展我国理论经济学一兼论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的历史使命
许兴亚
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充分重视理论经济学的作用。理论经济学的繁荣和发展,必须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历史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 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必须坚持从中国“社会主义”的国情和实际出发,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 理论创新,建设真正繁荣昌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经济学”。
2004 Vol. 0 (9): 3-8 [
摘要
] (
184
)
HTML
(1 KB)
PDF
(777 KB) (
543
)
22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成因、特点与总体评价——从海派经济学的角度来观察
程恩富, 徐惠平
新制度经济学的形成与西方主流经济学长期忽视制度分析的严重弊端密切相关,同时与反凯恩斯主义, 以及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的改革不无联系。新制度经济学是在批评和运用新古典经济学方法的基础 上,从较一般的意义上研究制度及其功能。新制度经济学在产权和交易费用理论、企业理论和制度理论等方 面都有学术意义和贡献,同时也存在理论误区和局限。
2004 Vol. 0 (9): 22-27 [
摘要
] (
240
)
HTML
(1 KB)
PDF
(869 KB) (
493
)
42
经济制度动态发展的理论分析——马克思制度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的比较
邵彦敏
经济制度动态发展理论既是马克思制度经济学也是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通过对二者在经济 制度动态发展理论的研究目的、制度发展的动因、制度变革方式以及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等方面的比 较分析可以看出,马克思制度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的经济制度动态发展理论既存在差异,也有相互融通之 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二者科学地结合起来并加以完善,对于我国目前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 指导意义。
2004 Vol. 0 (9): 42-45 [
摘要
] (
173
)
HTML
(1 KB)
PDF
(519 KB) (
309
)
46
产品创新与马克思的分工理论——兼答高峰教授
孟捷
本文首先是对高峰教授关于笔者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造性转化》等论著中发表的理论观点提出的 批评的一个回应;同时,结合马克思在《1861 - 1863年经济学手稿》里的观点,对马克思的分工理论做了进一步 的探讨。马克思不仅提出了社会分工和工厂内部分工之间的区别,而且指出,两类分工是齐头并进地向前发 展的,是通过相互作用而相互产生的。马克思不是从对立的角度来考察两类分工,也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市场 经济在协调两类分工的关系、从而达成某种秩序上所起的作用。
2004 Vol. 0 (9): 46-52 [
摘要
] (
246
)
HTML
(1 KB)
PDF
(935 KB) (
466
)
版权所有 © 2017 《当代经济研究》编辑部
吉ICP备10200631号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