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本刊文章检索
          Email Alert
阅读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  
当期目录  
2002年 第0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02-10-15


 
3 试论分配方式的决定和制约因素
郭飞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为指导,对人类社会分配方式的决定和制约因素作了进一步的探讨。本文提出:(1)生产要素所有制是分配方式主要的决定因素;(2)有利于发展符合人类需要的生产是分配方式的最终决定因素;(3)社会公平是分配方式的重要制约因素。
2002 Vol. 0 (10): 3-6 [摘要] ( 167 ) HTML (1 KB)  PDF (132 KB)  ( 323 )
35 劳动价值论与"生产要素价值论"--与晏智杰同志商榷
蒋绍进, 罗郁聪
马克思分析商品价值不存在所谓三个暗含的前提条件。1、商品价值是在交换中通过竞争和价格波动自发地形成的。没有价格波动就没有价值;价值只能形成于价格波动中。所以实际交换的条件不可能分析商品价值,只有发展了的商品经济才是马克思分析商品价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2、创造价值的前提是创造使用价值或物质财富。使用价值是人的劳动创造的。先进的生产设备不过提高人生产使用价值时的劳动生产率,而不是生产资料因此也会创造使用价值。由于生产资料不会创造使用价值,所以它不可能创造价值和利润,从而不存在马克思对生产资料所谓“不必付出代价”的假定;3、价值的实体是抽象劳动,它只有量的差别,不存在质的差别,所以抽象劳动本来就没有科技含量。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与价值论无关,但劳动价值论可以正确说明这个改革。
2002 Vol. 0 (10): 35-40 [摘要] ( 201 ) HTML (1 KB)  PDF (215 KB)  ( 354 )
41 转形问题再研究
岳宏志
本文以严谨的数学方程组形式证明了马克思的转形理论,即平均利润总额等于剩余价值总额、生产价格总额等于商品价值总额这两个等式同时成立,是完全正确的。在此基础上,对丁堡骏先生的《转形问题研究》作了一些商榷,并对鲍特凯维兹以来的西方经济学家用数学方程组形式否证马克思转形理论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批判,指出西方经济学家所谓马克思转形理论有缺陷的说法纯粹是一种虚构和臆造。
2002 Vol. 0 (10): 41-45 [摘要] ( 164 ) HTML (1 KB)  PDF (149 KB)  ( 249 )
46 价值决定和价值形成--兼与蔡继明教授商榷
宋秀军, 谭学武
通过分析商品在劳动生产力变化条件下的价值创造、价值决定、价值转移和价值形成等价值运动,本文认为所谓的“劳动生产力与价值量正相关的原理”不能成立,并在进一步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一些结论和启示。
2002 Vol. 0 (10): 46-50 [摘要] ( 152 ) HTML (1 KB)  PDF  (0 KB)  ( 187 )
版权所有 © 2017 《当代经济研究》编辑部
吉ICP备10200631号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