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本刊文章检索
          Email Alert
阅读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0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09-09-15


 
1 马克思对斯密双重观察法的批判及研究范式的创新
陈俊明
马克思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具体化,与他的批判有直接关系。他批判斯密双重"观察法",发现其合理的和不合理的因素;批判李嘉图发展斯密"外在观察法"所犯"强制抽象"的错误;批判萨伊将斯密"外在观察法"庸俗化为"表象法"的错误。正是根据唯物辩证法,通过这种批判,他发现再现对象内在规定在社会表面上的颠倒表现,是再现资本的题中应有之义,从而科学地解决了内在研究与外化表现统一的难题,创立了全新的研究范式。
2009 Vol. 0 (9): 1-9 [摘要] ( 187 ) HTML (1 KB)  PDF (165 KB)  ( 325 )
10 《资本论》的和谐伦理思想及其对巴斯夏的批判
贺汉魂, 王泽应
《资本论》关于发展的目的观实际上内含了一个必然的逻辑结论:发展应是和谐的发展。巴斯夏从抽象的自然社会秩序分析出发,无视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矛盾,一味为资本主义制度进行辩护,具有十足的庸俗性。巴斯夏的和谐思想缺乏关于人与自然以及人的自身和谐的论述,强调只有资本主义社会才能实现人与人的利益和谐。《资本论》以和谐发展的三维度展开对资本主义发展不和谐性的全面批判,进一步揭示了巴斯夏和谐思想的庸俗性。《资本论》指出,和谐发展必然是欲望和谐的发展,即欲望与实现欲望的能力之间的和谐;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能实现此和谐。巴斯夏将欲望不和谐的责任推到普通消费者的身上,将能力的作用泛化为资本的作用。
2009 Vol. 0 (9): 10-13 [摘要] ( 204 ) HTML (1 KB)  PDF (155 KB)  ( 287 )
31 再论"重建个人所有制"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回复卫兴华教授的批评与指正
王成稼
本文再次论证马克思提出的"在公有制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内涵:即恩格斯所指明的"产品即消费品",不赞同卫兴华教授与其相背离的观点:指生产资料公有制,即公有制基础上的公有制。其次,本文再次论证在公有制基础上实现"个人所有制",走向"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不赞同卫教授将其贬低为资本主义社会也存在的生活消费品的个人所有。
2009 Vol. 0 (9): 31-35 [摘要] ( 182 ) HTML (1 KB)  PDF (165 KB)  ( 254 )
36 马克思的生产方式研判理论及现代经济意义
孙世强, 王辉, 李光辉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是基于历史主义和结构主义两个维度,立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双向标准,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研判的。立足于历史主义维度的生产力标准,通过对生产的物质方式、生产的劳动组织方式、生产的社会方式、生产方式的现实基础四维研究,得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其相对正义的一面,但立足于结构主义维度的生产关系标准,又彰显了其非正义的一面。马克思憧憬生产方式内在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要素的和谐,得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恶化的不可逆性而必须强力建立新型生产方式的理论推断。全像解读马克思生产方式研判理论,对现代生产方式合宜性问题、检验标准问题、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互适性问题、超经济条件如何保证生产方式合宜等问题都有重要意义。
2009 Vol. 0 (9): 36-40 [摘要] ( 170 ) HTML (1 KB)  PDF (184 KB)  ( 436 )
版权所有 © 2017 《当代经济研究》编辑部
吉ICP备10200631号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