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网站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须知
用稿规范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本刊文章检索
Email Alert
阅读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6-06-15
《资本论》研究与运用
争鸣与探索
改革开放论坛
会议综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外国经济思想研究与借鉴
《资本论》研究与运用
5
经济的金融化与资本的神秘化
渡边雅男, 高晨曦
从《资本论》出发,以信用制度的发展和消费资本两个维度解读2006 年全球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具有深层背景:一方面,资本主义的信用制度通过资本的神秘化掩盖了生息资本利润来自剩余价值的分配,导致虚拟经济和三级市场的畸形发展;另一方面,盯上工人消费基金的生息资本从生产领域转向消费领域,为抵御一般利润率下降不惜追逐“洪水期”前的利润。新自由主义时期的新历史条件使当前危机不可避免地带有金融的性质。
2016 Vol. 0 (6): 5-10 [
摘要
] (
274
)
HTML
(1 KB)
PDF
(1099 KB) (
545
)
15
马克思价值形态理论的形成研究
陈建华, 陈雪莹, 陶秦青
马克思价值形态理论是其劳动价值论区别于古典学派劳动价值论的根本特征之一,也是其货币理论的基础。马克思价值形态理论的形成,前后经历了萌芽期:《1857—1858 年经济学手稿》写作,发展期:《政治经济学批判》写作,深化期:《剩余价值理论》研究,接近完成期:《资本论》研究和完成期四个阶段;凝结了马克思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奠定马克思《资本论》基础,贯穿了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科学地分析和论证马克思的价值形态理论的形成,有助于人们深刻认识和理解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精髓。
2016 Vol. 0 (6): 15-19 [
摘要
] (
255
)
HTML
(1 KB)
PDF
(1031 KB) (
3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2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困境与出路
杨玉华, 党雪岩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遭遇深刻的实践困境,其完全实现的所有制条件正在被实践所改变,但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和市场经济的外部环境为劳动者通过市场与劳动条件结合提供了实现条件。随着生产资料所有权结构多元化和实现形式多样性,劳动者与劳动条件结合方式呈现出迂回、多样性的特点,按劳分配的实现也呈现出曲折、迂回的路径。劳动者通过劳动产权、公有产权和国家管理实现其权益;通过市场机制,劳动者分享作为生产资料主人和劳动力所有者的双重权利。生产要素所有权被普遍承认和依法保护,有利于充分调动生产要素所有者积极性、创造力,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创造物质条件。
2016 Vol. 0 (6): 20-26 [
摘要
] (
344
)
HTML
(1 KB)
PDF
(1075 KB) (
556
)
27
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张跃胜
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完善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生态产品具有较强的外部性,但由于我国生态产品的产权归属不清晰,造成生态保护区提供生态产品积极性不高,生态受益区选择“搭便车”行为,致使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急剧恶化、区域经济发展失衡且可持续性较差。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建立健全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网络型跨区生态补偿体系,是解决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失衡、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2016 Vol. 0 (6): 27-34 [
摘要
] (
388
)
HTML
(1 KB)
PDF
(1122 KB) (
858
)
外国经济思想研究与借鉴
35
“里根革命”与“撒切尔新政”的供给主义批判与反思———基于马克思经济学劳资关系视角
鲁保林
“里根革命”和“撒切尔新政”,导致“大企业、大工会、大政府”模式演变为“大资本、小工会、小政府”模式,政府权力被资本绑架,资本逻辑在经济增长和财富分配中占据支配地位。它牺牲工人利益去提高资本的盈利能力,不仅扩大了收入差距,而且加重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失调。“涓滴效应”也并未实现经济繁荣,反而导致收入两极分化。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定要警惕把“产能过剩”完全归因于政府干预,把僵尸企业直接等同于国有企业,把“降成本”等同于“减税+ 降低工人的工资和福利”,以及以增强用工灵活性、改善劳动供给的名义修改《劳动合同法》等错误倾向。
2016 Vol. 0 (6): 35-42 [
摘要
] (
414
)
HTML
(1 KB)
PDF
(1156 KB) (
769
)
43
生态马克思主义消费思想对我国低碳消费的借鉴
蒋南平, 谭琼
生态马克思主义消费思想按发展阶段可分为早期的消费需求观、发展期超越经济理性的消费观、成熟期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批判观,以及不断完善的消费伦理观。应用该理论解析我国低碳消费问题,能为我们倡导低碳消费和促进低碳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同时,生态马克思主义对生态危机中消费问题的本质认识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存在一定偏离,这需要我们辩证对待。应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并合理应用生态马克思主义消费思想的理论成果,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升我国低碳消费水平。
2016 Vol. 0 (6): 43-49 [
摘要
] (
204
)
HTML
(1 KB)
PDF
(1058 KB) (
543
)
争鸣与探索
50
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不能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统一的分配形式———与石建水博士商榷
邹升平
劳动者按劳动力价值所得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获得收入的重要途径,体现私人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既不能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统一的分配方式,也不可能成为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既然所有制形式是混合的,由所有制形式所决定的分配形式也必然是混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内部必然存在多种分配形式,公有资本占支配地位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必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反之则是按要素分配为主体。即使是同一劳动者,他的收入来源也可能是多种渠道,一部分是按劳分配所得,一部分是投资收益,关键看劳动者收入中各收入来源的比重,如果劳动收入是主要收入来源,那么劳动者个人收入就应该是以按劳分配为主的。
2016 Vol. 0 (6): 50-55 [
摘要
] (
234
)
HTML
(1 KB)
PDF
(1041 KB) (
449
)
56
政治经济学逻辑体系构筑方法再研究———兼与刘建华教授再商榷
丁霞
马克思终其一生有三个“伟大的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剩余价值论,辩证方法及其政治经济学方法尤其政治经济学逻辑体系构筑方法。《资本论》及其逻辑结构体系是政治经济学“六册计划”结构的具体化,是把辩证方法应用于政治经济学的第—次尝试,旨在凸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辩证法的逻辑运动,并从总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中反映经济的社会形态的现实运动,由此而形成了政治经济学逻辑体系构筑方法。国内外关于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研究的新进展,其中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2II)即《资本论》及其准备稿和10 卷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的出版,以及《国外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研究丛书》翻译出版工作的启动,有助于推动《资本论》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和大众化进程。
2016 Vol. 0 (6): 56-61 [
摘要
] (
254
)
HTML
(1 KB)
PDF
(1050 KB) (
376
)
改革开放论坛
62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周期阶段性的非对称特征
刘慧悦, 刘汉
非对称特征是经济周期中的典型化事实,体现为经济增长速度和波动率在周期形态上的非一致性。从我国经济周期非对称形成原因的发展历程来看,计划经济中强制的行政调整在逐步退出,越来越多地使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各种宏观经济政策,且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手段趋于多样化,调控能力越来越强。但是,国际社会上的外在不确定性和国内的外在冲击也时有发生,各种合力的综合作用导致了形态各异的非对称经济周期。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由于增速均值下移,波动率降低,导致非对称性减弱,出现了“L 型“波动征兆,这意味着新常态阶段将呈现出平均增速下移的趋势性特征。对此,我国应该采取必要的针对性宏观调控措施。
2016 Vol. 0 (6): 62-68 [
摘要
] (
290
)
HTML
(1 KB)
PDF
(1253 KB) (
577
)
69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
刘新智, 刘雨松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促使农村剩余的优良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增加农民从事非农产业的收入;另一方面,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特征越发明显,留守农民的人均产出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得到了加强,城镇化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与日俱增;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对农民收入的作用并不显著,且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时期差异较大,出现了“教育抽水机”现象。我国应该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既要不断加强对离农、留农主体的教育与培训,又要吸引外部人才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提升农村整体人力资本层次,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增加农民的实际收入。
2016 Vol. 0 (6): 69-78 [
摘要
] (
218
)
HTML
(1 KB)
PDF
(1133 KB) (
367
)
79
东北地区融入“一带一路”的理论前提和现实路径选择
赵儒煜, 韩冰
历史经验和中国现实说明,如果没有对价值链高端国内市场的保护,就不能为“一带一路”提供战略性市场空间并带动他们相继起飞。为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和提升东北经济,东北应积极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建设。为破解这一难题,通过计算与分析东北地区各产业、各行业区位熵,筛选出东北地区具有优势的高端产业,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真正融合“一带一路”建设战略并实现新的腾飞。未来东北应构建常态化合作机制,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产业合作园区,创新对外开放模式,强化互通互联,打造对外开放大通道,找到东北地区再次起飞的新路径。
2016 Vol. 0 (6): 79-84 [
摘要
] (
249
)
HTML
(1 KB)
PDF
(1050 KB) (
599
)
85
东北地区制造业产业转移及优化升级的重点领域研究
秦惠敏, 徐卓顺
东北三省制造业产业集聚程度较低,专业现代化水平不高。根据区位商和产业效率的结果可知,东北三省的制造业产业转移及调整优化的重点领域也不尽相同。因此,结合目前东北三省产业集聚程度及其变化趋势,以及三省内各制造业的专业化和效率水平,东北三省应根据各自制造业的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产业优化配置、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并应加大高专业化高效率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提升产业竞争力;提高高专业化低效率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加快行业向产业链高端化发展;加快地区经济建设,推动低专业化低效率产业的转移。
2016 Vol. 0 (6): 85-92 [
摘要
] (
238
)
HTML
(1 KB)
PDF
(1081 KB) (
664
)
会议综述
93
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开拓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高端论坛》会议综述
谭琦
2016 Vol. 0 (6): 93-95 [
摘要
] (
166
)
HTML
(1 KB)
PDF
(1001 KB) (
331
)
版权所有 © 2017 《当代经济研究》编辑部
吉ICP备10200631号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