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本刊文章检索
          Email Alert
阅读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269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8-03-15

《资本论》研究与运用
争鸣与探索
改革开放论坛
财政与金融研究
中外经济思想研究与借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资本论》研究与运用
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与发展的方法论逻辑
赵磊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逻辑。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逻辑,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而不是仅仅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某个结论或某个观点。这就要求把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内核与逻辑,通过对不同历史观的比较,确认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理论境界,在深刻认识唯物辩证法的内涵的基础上,深刻理解“矛盾分析”的科学性所在。为实现这一过程,就需要从认识论的困境出发,批判指责辩证法是“变戏法”的流行观点。
2018 Vol. 269 (3): 5-13 [摘要] ( 304 ) HTML (1 KB)  PDF (1017 KB)  ( 825 )
14 货币职能的展开与货币独立性的实现
蔡玲
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他的货币理论。他的货币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论释了货币的独立性。马克思通过展开论述货币职能的发展和货币形式的演化而究察了货币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如何实现独立性存在。他指明,货币的独立性存在是处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过程之中的物化的、关系性的独立性。因此,货币的独立性就不是纯粹的独立性,而是相对的独立性。这种相对的独立性对资本主义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促成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了对资本主义的否定。
2018 Vol. 269 (3): 14-21 [摘要] ( 253 ) HTML (1 KB)  PDF (995 KB)  ( 372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22 马克思经济学体系对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意义
刘明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然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全面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总体结构,它既包括专门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阶层经济生活条件的基本原理,还包括专门研究国家层面、国际经济关系层面、世界市场层面的经济关系的内在联系、外在表现及其发展趋势的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需要抽象层面的政治经济学为其提供基本原理支持,还需要具体层面的政治经济学为其提供解读与论证现实经济政策、策略、方略方面的服务,要想有效地满足这样的要求,运用马克思“六册结构”方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应当是基本途径。
2018 Vol. 269 (3): 22-30 [摘要] ( 332 ) HTML (1 KB)  PDF (1008 KB)  ( 264 )
31 《资本论》的逻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
乔榛
如何用《资本论》的逻辑来解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议题。有人以《资本论》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来拉开它与社会主义经济的距离,也有人用《资本论》研究过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而简单地把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联系起来。这些都没有从《资本论》的逻辑去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具有的必然性。《资本论》揭示了资本能够形成对人的激励,并有着促进生产力进步的机制,但资本关系必然引起的社会矛盾和经济失衡,最终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命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造了资本运行的逻辑,它不仅借用市场经济继续保持对人的激励,而且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形成了生产力发展的新机制。这种新的生产力发展机制,不仅降低了市场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而且扩展了生产力的容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模式的意义越来越明显。当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本身也会发生一些新的问题,这需要通过逐步清晰它的边界和完善它的机制来解决。
2018 Vol. 269 (3): 31-39 [摘要] ( 348 ) HTML (1 KB)  PDF (1003 KB)  ( 643 )
       中外经济思想研究与借鉴
40 对新古典经济学生产资料理论的批判
陈勇勤, 张俊夫
发生于20世纪下半叶的“剑桥资本争论”揭露了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存在的矛盾,这些矛盾多与生产资料有关。通过对马克思、庞巴维克和熊彼特不同资本观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三种资本观与“剑桥资本争论”之间存在微妙联系。由此,我们可以揭示新古典经济学生产资料理论的严重问题:新古典经济学由于对生产资料贡献的过度关注,忽视了生产资料背后的契约过程;而对货币转化为生产资料的过程的忽视恰是“剑桥资本争论”的根源原因;对劳资契约的忽视则使其无法正视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
2018 Vol. 269 (3): 40-48 [摘要] ( 302 ) HTML (1 KB)  PDF (1017 KB)  ( 950 )
49 “双重加工”理论的演化与反思
辛欣, 任俊生
“双重加工”理论认为人类存在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一种是快速、自发、联想和基于情感的,另一种是基于规则、慢速、控制和基于理性的。这两种思维模式共同对人的判断推理起着作用。哪种模式对判断决策产生主导作用要依赖于任务特征、个体差异、有效时间、情绪智力等因素。“双重加工”理论经历了系列发展演进,被引入到消费行为研究领域,用于研究消费者的认知偏好和选择行为。然而,现有的研究集中于某一种模式对消费者决策的影响,忽略两种加工模式对消费者选择行为的共同影响,也较少考虑动机、决策成本等因素对消费者信息加工模式的影响。消费者行为领域双重加工理论的内涵界定、作用机制、研究范式也受到了诸多批评。因此,未来应加强对不同思维模式下消费者的决策机制,不同加工模式的测量方法,以及不同营销刺激下消费者选择偏好的研究。
2018 Vol. 269 (3): 49-54 [摘要] ( 654 ) HTML (1 KB)  PDF (983 KB)  ( 1989 )
       争鸣与探索
55 共享发展的制度属性及现实启示
王丽英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经济正义思想。马克思通过对国民经济学抽象正义观和资本主义经济非正义性的批判,进而提出实现经济正义的有效路径,即消灭私有制,解放全人类。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提出了共享发展的理念,这一理念是对资本主义发展方式的扬弃和社会主义发展理念的升华,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人民性、全面性和过程性特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经济正义思想启示我们,在实现共享发展过程中,应以实践为基础,坚定走共享发展道路;以民生为本位,有效引导驾驭资本;以制度为保障,健全各方面体制机制;以人民为主体,在共建中实现共享;以共富为引领,渐进推动共享发展。
2018 Vol. 269 (3): 55-59 [摘要] ( 309 ) HTML (1 KB)  PDF (954 KB)  ( 437 )
60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国际经验比较与启示
张华, 张桂文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一个重大社会现象,世界许多国家都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国家公共治理的核心内容。由于不同的国情条件,各国提供公共服务的模式也不同。比较典型的有英国为代表的西欧模式、瑞典为代表的北欧模式、美国为代表的北美模式以及日本模式。比较分析这些模式的经验,对于我国推进公共服务的创新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各国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提供模式具有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受制于国家发展特定的历史阶段、国情特点。我们在借鉴经验时不能模仿,更不能照搬,要系统总结我国在城乡公共服务方面取得的卓有成效的成果,在国际比较中构建中国特色的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模式。
2018 Vol. 269 (3): 60-65 [摘要] ( 292 ) HTML (1 KB)  PDF (969 KB)  ( 543 )
       改革开放论坛
66 中国居民的收入向福利转换的效率研究
苏华山, 吕文慧, 黄姗姗
依据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面板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我国居民的收入向福利转换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分析发现:仅有1.5%的居民在纯技术效率方面是有效的,总体的技术效率较低,但此效率具有较快的上升趋势;就转换的规模效率而言,26.5%的居民的情况为规模报酬不变,其余居民为规模报酬递减。本文进而运用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收入向福利转换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居住在中部或西部地区对转换的技术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在婚、离婚状态或者居住在城镇对此效率具有显著负面影响;男性、已婚或同居状态等因素对转换的规模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年龄和城镇户籍对规模效率具有轻微的负面影响。
2018 Vol. 269 (3): 66-74 [摘要] ( 326 ) HTML (1 KB)  PDF (1075 KB)  ( 704 )
75 新时期我国国有企业分类改革问题研究
穆艳杰, 张忠跃
我国国有企业分类改革政策的出台是符合我国当下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也是进一步深化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要求。国有企业分类改革有利于在理论层面促进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提高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效率,有利于在实践层面促进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即从公共产品、垄断、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四方面防止市场失灵。未来我国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的方向是按行业细化分类,既要通过商业类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还要通过公益类国有企业突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018 Vol. 269 (3): 75-80 [摘要] ( 302 ) HTML (1 KB)  PDF (966 KB)  ( 277 )
       财政与金融研究
81 虚拟耕地视角下中国粮食贸易对耕地压力的影响
黄雨, 田明华
虚拟耕地进口减轻了我国耕地资源的压力,对我国现有耕地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我国粮食安全也有一定的保障。虚拟耕地资源虽然可以在表面上缓解我国耕地资源的压力,为短期内土地资源的短缺提供一个全新的解决办法,但虚拟耕地还不能完全解决我国耕地资源短缺的长久局面。受国际政治环境、自然灾害、非洲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全球实际应用的虚拟耕地资源不容乐观。为了粮食安全,我国应该采取合理有效的耕地管理制度,全国统筹保护耕地红线不动摇,在此基础上,通过土地整理,调整农业结构,降低耕地资源流失的速度。在对自然资源保护的同时,还要加大对虚拟耕地资源的研究,将虚拟耕地资源与我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最终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2018 Vol. 269 (3): 81-87 [摘要] ( 391 ) HTML (1 KB)  PDF (2105 KB)  ( 616 )
88 普惠金融下居民金融服务参与度及满足感的影响因素
朱烨辰, 汤健, 付永贵
居民年龄、教育水平和家庭收入与金融普惠度显著正相关,金融普惠度、居民金融服务参与度和家庭金融需求满足感在不同性别以及地域层次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我国应扩大金融服务的地域广度,在充分发展大城市等发达区域经济的同时,重点扶持不发达地区的金融服务发展。还应当考虑到我国居民不同层次的文化水平及收入水平,在设计金融服务与产品时,也要把文化水平不高以及收入较低的人群纳入到考虑范围。此外,在金融服务的硬件设施到位后,要鼓励居民积极享受金融服务带来的便利,以此提高居民家庭金融需求的满足感。
2018 Vol. 269 (3): 88-96 [摘要] ( 404 ) HTML (1 KB)  PDF (1095 KB)  ( 521 )
版权所有 © 2017 《当代经济研究》编辑部
吉ICP备10200631号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