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网站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须知
用稿规范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本刊文章检索
Email Alert
阅读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258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17-09-20
《资本论》研究与运用
争鸣与探索
改革开放论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外国经济思想研究与借鉴
《资本论》研究与运用
5
国民收入论与生产劳动:服务商品的价值虚构
渡边雅男
“什么是生产性劳动”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日本学界70余年,其肇始于“国民收入与生产劳动”的关系论争,并先后经历了“服务劳动是否创造价值”,“一切劳动都是服务劳动吗”等论战。造成这一论争的根本原因是资本的神秘化导致的国民收入论潜藏的分配论的错误,即对社会而言本来是非生产性的劳动却被个别资本家看作是生产劳动。而且,这一观念造成了国民收入论的两大不合理性,其将交换层面的范畴当作了生产范畴,从而将不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获得的收入当成了价值的来源,这助长了建立在“三位一体公式”基础上的庸俗经济学的神秘化理念。正是因为不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在分配层面上获得了收入,所以本来不创造价值的商业劳动和保险劳动等被当作了创造价值的劳动,分配的逻辑导致了生产逻辑的神秘化。
2017 Vol. 258 (9): 5-12 [
摘要
] (
343
)
HTML
(1 KB)
PDF
(1002 KB) (
179
)
13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创作逻辑与体系拓展——纪念《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50周年
卢 江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和必然发展,其代表作是《资本论》,它在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生、发展和灭亡。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基础上,《资本论》的创作与展开层层递进,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首先是基本范畴的物质内容与表现形式的二重性分析,不仅找到了叙事起点,也始终贯彻着“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研究逻辑;其次是中间过程研究为理论深化和现实批判提供了坚实保障;再次是制度变迁的原因,从内部规律和外部因素探索为全面理解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趋势提供论证;最后是政治经济学从狭义向广义体系转化。严谨而开放的体系使《资本论》对旧哲学思维、资本主义制度和空想社会主义给予了有说服力的批判。
2017 Vol. 258 (9): 13-21 [
摘要
] (
301
)
HTML
(1 KB)
PDF
(1011 KB) (
795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22
发展观的演进与新发展理念
简新华
发展观经过了从GDP发展观到可持续发展观、再到科学发展观的不断完善的演进过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则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发展观,明确突出创新、协调、共享,把创新放在首位,清楚指出“以人为本”的“人”,不是少数人,而是全体人民,强调“以人民为中心”,不仅弥补了原有发展观的不足,丰富和发展了科学发展观,更符合当前的世界和中国的实际,具有更大的国际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而且充实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济发展思想。
2017 Vol. 258 (9): 22-31 [
摘要
] (
299
)
HTML
(1 KB)
PDF
(1015 KB) (
953
)
32
新发展理念下应更加注重社会建设
刘建华,张 川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目前的中心任务依然是经济建设,并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关系的认识和处理过程中有成就、有教训。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不单纯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不单纯是社会问题,也与经济问题相关。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新发展理念下,既促进就业、分配公平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又必须更加注重优先发展教育、深化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加强创新社会管理。
2017 Vol. 258 (9): 32-37 [
摘要
] (
262
)
HTML
(1 KB)
PDF
(971 KB) (
459
)
外国经济思想研究与借鉴
38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最优增长模型比较分析
陈昌兵
利用动态优化方法分别介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最优增长基本模型,在这些基础模型上,分别从理论基础、分析框架、动态一般均衡实质和生产函数设定及实证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最优增长模型与西方经济学增长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前者的理论基础是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后者的理论基础为凯恩斯的需求决定论或新古典的均衡价值论;前者是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的高度统一,后者侧重宏观分析。
2017 Vol. 258 (9): 38-50 [
摘要
] (
330
)
HTML
(1 KB)
PDF
(1131 KB) (
409
)
51
论克沃尔对资本的生态批判
万冬冬
克沃尔通过对资本的生态批判,揭示了资本是自然的最大敌人,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反生态性,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生态病态的社会。为了消除资本所带来的生态危机,必须解构资本的扩张逻辑,建立一个超越资本的生态健全的社会。克沃尔从生态视角对资本的批判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但也有其局限性。
2017 Vol. 258 (9): 51-55 [
摘要
] (
467
)
HTML
(1 KB)
PDF
(963 KB) (
606
)
争鸣与探索
56
当前中国经济学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与反思
周 文
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经济在总量上已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成就令世界瞩目。更进一步的是,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经济总量很快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从而终结一百多年来美国雄霸全球的历史。但是与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及取得的成就相比,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同时,中国经济学研究在与国际接轨的大潮中,严重西化甚至“英美化”倾向已经是一个不容否定、不容忽视的客观事实,并且已经产生了各种严重危害。有鉴于此,必须认真看待和高度重视中国经济学研究中存在的严重西化倾向及其产生的严重危害。因此,鼓励推动基于中国实践和中国经验基础上提炼具有中国标识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话语、中国理论的经济学,将中国经验和丰富的中国实践上升为系统化和一般化的规律性理论,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对中国经济学研究提出的内在要求。
2017 Vol. 258 (9): 56-63 [
摘要
] (
290
)
HTML
(1 KB)
PDF
(998 KB) (
720
)
64
社会经济制度变迁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以英国和明朝的资本主义萌芽与发展对比为例
武 志
明朝的资本主义萌芽比英国产生的时间更早,发展的成熟度更高,但为什么英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明朝依然处于封建社会一直是一个需要解答的历史难题。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方面,通过详细比较科技、地理大发现和郑和下西洋、圈地运动和土地兼并、重商主义和重农抑商政策等对资本主义萌芽在发展中的不同作用可以发现其中的原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为分析人类社会经济制度变迁的根本方法具有普遍规律。
2017 Vol. 258 (9): 64-72 [
摘要
] (
567
)
HTML
(1 KB)
PDF
(1017 KB) (
2294
)
73
社会关系网络能降低民营企业的实际税负吗——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视角的实证分析
王亚男,周泽将
相对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经营方面更具有灵活性,因此寄希望于通过独立董事的社会关系网络获取外部支持的动机更为强烈。本文通过政府工作经历来刻画独立董事的社会关系网络,选择2007~2013年中国资本市场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独立董事社会关系网络对企业实际税负的影响及制度环境所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独立董事社会关系网络显著降低了民营企业的实际税负,这一效应随着制度环境的完善呈现出减弱趋势。上述结论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现阶段消除社会关系网络干预和优化制度环境等相关政策对于实现税收公平的合理性。
2017 Vol. 258 (9): 73-79 [
摘要
] (
308
)
HTML
(1 KB)
PDF
(1011 KB) (
531
)
改革开放论坛
80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农业结构优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郭天宝,周亚成
农业供给侧改革释放了农业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信号,为加速我国农业结构优化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指明了方向。在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重组或优化配置的诸多资源因素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着一个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农业固定投资、农业科技进步对农民收入增长有着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但农业土地利用率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农民收入增长会对农业固定投资、农业技术进步率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农业土地利用率会同时产生带动和抑制作用,且效果都不显著。因此,我国应进一步加强农业人才培养,优化农业劳动力结构;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大农业固定投资力度,完善金融支农精准度;提升农业科技研发能力,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2017 Vol. 258 (9): 80-87 [
摘要
] (
344
)
HTML
(1 KB)
PDF
(1129 KB) (
572
)
88
房地产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的时变关联性分析
周伟亚,刘 汉,贺彦飞
房地产业是关乎我国国计民生的重要支柱产业,其与宏观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对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宏观调控至关重要。房地产价格与宏观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显著的时变性,其中对房地产价格影响最大的宏观经济变量是短期利率,而房地产价格冲击对宏观经济中的产出增长影响最大。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房地产价格与宏观经济之间的时点脉冲响应由最初的异质性强且波动大,逐渐转变为具有趋同性和平稳性的特征。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我国需要对房地产价格做出理性的预期引导,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适宜的手段对房地产价格做出合理的调控,大力兴建保障住房和公租房,满足人民对住房的多样化需求,确保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民生福祉得到保障,不被过高的房地产价格所绑架。
2017 Vol. 258 (9): 88-95 [
摘要
] (
349
)
HTML
(1 KB)
PDF
(1335 KB) (
835
)
版权所有 © 2017 《当代经济研究》编辑部
吉ICP备10200631号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