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网站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须知
用稿规范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本刊文章检索
Email Alert
阅读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258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7-10-15
《资本论》研究与运用
争鸣与探索
改革开放论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外国经济思想研究与借鉴
《资本论》研究与运用
5
生产资料优先增长命题下的增长机理与条件
陶为群
为提高对于生产资料优先增长命题研究的严谨性和准确性,基于经典的马克思社会再生产公式,建立依照列宁对生产资料分类的社会再生产公式,提出一般求解方法及其条件。阐述生产资料优先增长命题下的增长机理,揭示“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对于社会扩大再生产和经济增长具有引领和主导作用。
2017 Vol. 258 (10): 5-10 [
摘要
] (
326
)
HTML
(1 KB)
PDF
(977 KB) (
513
)
11
中国非金融企业利润率动态的长期和短期影响因素分析:1992~2014
赵 峰,季 雷,赵翌辰
在区分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的基础上,对1992~2014年间的中国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利润率动态分长期和短期两个时间期界进行了考察,侧重研究了技术、收入分配和有效需求等因素在不同期限对利润率动态影响的差异性。经验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中国非金融企业部门利润率存在向下运动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而从短期来看,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各因素对利润率变动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在某些时间段有效需求和收入分配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在另一些时间段技术因素起主要作用。
2017 Vol. 258 (10): 11-22 [
摘要
] (
392
)
HTML
(1 KB)
PDF
(1905 KB) (
698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新进展
黄泰岩,王 琨
2016年是学界探索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的关键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进一步强调要“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学者们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有益的成果。本文对学界在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以及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话语和方法这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和归纳,并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2017 Vol. 258 (10): 23-30 [
摘要
] (
483
)
HTML
(1 KB)
PDF
(966 KB) (
615
)
31
系统协调多维汇力的区域发展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大创新
杨承训
理论界面临一大挑战:有人称中国没有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西方相差20年。事实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运用当代马克思主义已在中国改革开放发展中创立了崭新的区域发展理论体系。世界上此领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研究路线:一种是单线思惟,将社会制度这一根本因素排除在外,仅以“纯地理”的“点——线”独立推进,加深了二元结构;另一种是系统思维,以社会主义为平台、以人民为中心,综合考量多元、多维整体协调推进区域发展,汇成合力,出现全面繁荣。后者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积累和创造的区域协调发展理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创新点。按照习近平同志新发展理念的视阈,中国的区域发展理论可概括为系统协调多维汇力的区域发展理论,远远超越了西方的传统学说。它具有九个特点,具体包括十大创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道路,建立在把握生产力社会化与生产关系社会化统一规律基础之上,推进中国取得举世无双的发展奇迹,为世界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思路、方案和样板。
2017 Vol. 258 (10): 31-39 [
摘要
] (
307
)
HTML
(1 KB)
PDF
(978 KB) (
426
)
外国经济思想研究与借鉴
40
从《资本论》的宏观经济研究方法看科尔内ⅡB模式的弊病
何干强
马克思是人类经济思想史上科学宏观经济学的开创者,《资本论》遵循唯物史观,揭示出宏观经济形态一般结构及其所有制层面对宏观经济运动状态的决定性作用;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就不能不高度重视和维护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仅要讲政府与市场关系中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更要讲社会生产与市场流通关系中的“社会生产起决定作用”,尤其是这种关系中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资本论》对宏观经济结构和决定性层面的揭示,对于我们认清西方经济学的弊病,具有重大意义,科尔内关于管理体制改革的ⅡB目标模式,是搬用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提出来的;它完全撇开了公有制在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关键地位和作用,在对市场与政府关系的认识上,打上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烙印,实质是要走资本主义道路,因而具有极大危害性。
2017 Vol. 258 (10): 40-46 [
摘要
] (
398
)
HTML
(1 KB)
PDF
(960 KB) (
509
)
47
马克思经济学与斯拉法学派的利润理论比较
赵 帅,何爱平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斯拉法学派都承认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的动机是获取利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等量资本应获得等量利润,即资本按照利润率平均化原则参与利润分配,而斯拉法学派也有相似的观点。两种理论在形成、机制及其作用等方面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以斯拉法价格体系理论为基础的置盐定理与马克思的一般利润率规律结论差异的根源在于两种理论对商品类别的划分不同。置盐定理属于一般利润率规律的短期特例,是一般利润率下降规律起反作用的其中的一种原因。
2017 Vol. 258 (10): 47-54 [
摘要
] (
441
)
HTML
(1 KB)
PDF
(1009 KB) (
452
)
争鸣与探索
55
新形势下土地流转促进“第二次飞跃”的有效路径研究
程恩富,张 杨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推动土地流转市场化,现有的土地流转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存在严重的私有化风险。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壮大集体经济和合作经济的基础,亟须重温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农村和农业改革发展的“第二次飞跃论”的战略思想和方针,积极防范和纠正土地改革中私有化的巨大风险,保障土地流转沿着社会主义农村集体化、集约化道路发展。基于近40年的农业发展成就以及对于“十三五”时期的展望,综合我国农业生产力质的飞跃、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共享发展理念等时代新特征,可以得出邓小平提出的条件已经总体具备,新形势下必须促进而决不可无视“第二次飞跃”的战略方针。在此基础上,通过“第二次飞跃”的科学理论指导,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分”与“统”思想、“四条底线”思想、“贫困村集体经济较弱”思想等重要讲话精神,提出土地流转促进“第二次飞跃”的有效路径。
2017 Vol. 258 (10): 55-61 [
摘要
] (
997
)
HTML
(1 KB)
PDF
(957 KB) (
709
)
62
非此,即彼!——就“中国经济学之路”与洪永淼教授商榷
屈炳祥
中国经济学到底应该是一门怎样的经济学?它该朝着哪个方向奔,往哪条路上走?洪永淼教授在他的“中国经济学将会如何演变?”一文中为我们作了明示,即运用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结合中国实际,用符合现代经济学规范和国际惯用的术语与方式,来解释中国经济实际运行的规律,而不是试图去独创另一套有别于现代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经济理论。洪永淼教授的主张是中国经济学绝不能走的一条邪路。我们只能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及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科学原理来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与宝贵经验,从中揭示本质、找出规律,并给予科学的理论说明,构建真正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2017 Vol. 258 (10): 62-70 [
摘要
] (
564
)
HTML
(1 KB)
PDF
(969 KB) (
689
)
改革开放论坛
71
基于资本的商业银行系统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
王晓婷,沈沛龙
通过持有抵御流动性风险的资本以弥补损失,可避免个体银行因流动性风险的发生而经营失败,同时防止风险在系统内传播和蔓延。流动比率越高、波动率越小、均值越高的银行所需持有的流动性风险资本比率越低,反之则流动性风险资本比率越高。当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正向相关时,银行能根据流动负债的改变调整流动资产的数量,所需流动性风险资本相应越少。相关系数越接近于1,流动性风险资本比率下降幅度越大。或有流动性风险资本略小于流动性风险资本数量。系统流动性风险资本理论将流动性风险纳入了银行统一的资本管理框架,为银行和监管部门制定流动性风险的宏观审慎政策提供理论基础。
2017 Vol. 258 (10): 71-80 [
摘要
] (
422
)
HTML
(1 KB)
PDF
(1101 KB) (
625
)
81
东北三省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与发展路径
黄 蕊,侯 丹
产业融合是文化要素向经济领域的渗透融合,其不仅可以加速资源的整合力度,增强产业的耦合协调水平,更能够形成经济发展的新业态。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东北三省文化产业融合趋势愈发显著,但融合程度依然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此,东三省应努力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增加区域技术创新投入,减少政府制度干预,紧跟市场文化消费动向,促使文化产业融合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具体来说,辽宁省应该选择文化资源驱动的技术融合型产业发展路径,吉林省应该选择旅游资源驱动的技术融合型产业发展路径,黑龙江省则应该选择旅游资源驱动的市场融合型产业发展路径。
2017 Vol. 258 (10): 81-89 [
摘要
] (
535
)
HTML
(1 KB)
PDF
(990 KB) (
1001
)
90
中国保险制度适应性效率研究
李志刚
我国保险业自1980年恢复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保费规模高速增长,与其相配套的保险制度在发展过程中也几经变革,从国家型保险制度到财政型保险制度,再到金融型保险制度,制度的变革带来了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但我国保险制度变迁尚不具备适应性效率,保险业发展指标的快速增长是以牺牲全面、健康发展为代价的,加速我国保险制度变革势在必行。因此,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我国应当加速保险制度变革,促进保险行业的全面发展,这是促使保险行业与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相适应、长期持续增长的关键。
2017 Vol. 258 (10): 90-96 [
摘要
] (
338
)
HTML
(1 KB)
PDF
(1028 KB) (
447
)
版权所有 © 2017 《当代经济研究》编辑部
吉ICP备10200631号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