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克思利息理论的二重性与当代利率实践 |
李建建 |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福建福州350007 |
|
|
摘要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卓有成效地运用了唯物辩证法, 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利息及利息率问题进行了多方面、多层次的分析研究, 为后人留下了辩证统一的、博大精深的利息理论。对马克思利息理论要继承和坚持, 这是我们所依循的根本原则。但是, 面对现代市场经济实践中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我们又不能按图索骥, 而应结合实际, 科学地认识和研究, 对其加以丰富和发展。
|
|
关键词 :
马克思利息理论,
二重性,
利率实践
|
收稿日期: 2008-08-01
|
|
作者简介: 李建建(1954 - ), 男,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资本论(第3卷)[M]27] [28] [29] [30] 资本论(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5.408、985、923、985、408、415、405、401、403、401、399、411、412、410、413、613、615 -616、409、413、410、409、409 -410、553、561、561、553、553、553、404. [18] 周诚君.外生利率下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 兼析马克思的货币利息理论[J] .经济评论, 2002, (5). |
[1] |
李策划, 李臻. 美国金融垄断资本全球积累逻辑下贸易战的本质——兼论经济全球化转向[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297(5): 66-76. |
[2] |
胡爽平. 正确理解马克思"抽象劳动"的涵义[J]. 当代经济研究, 2011, 0(6): 44-48. |
[3] |
卢江, 杨继国. 马克思"货币流回规律"理论论述及其应用[J]. 当代经济研究, 2011, 0(3): 6-10. |
[4] |
邵彦敏, 李双. 论马克思东方社会土地制度理论[J]. 当代经济研究, 2010, 0(2): 12-16. |
[5] |
牛变秀, 王峰明. 论储备劳动及其二重性——试解《资本论》中的一个理论难点[J]. 当代经济研究, 2010, 0(11): 17-21. |
[6] |
任洲鸿. 马克思"抽象劳动"概念探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09, 0(8): 26-30. |
[7] |
于金富. 马克思生产方式二重性理论与我国现阶段生产方式运动规律[J]. 当代经济研究, 2009, 0(5): 1-6. |
[8] |
任洲鸿. 从"二因素"到"二重性" :论马克思经济学术语转换的内在逻辑*——评晏智杰教授的《对财富与价值二分论的解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08, 0(9): 27-31. |
[9] |
闫素仙. 马克思主义利息理论与西方现代利息理论的比较:继承与借鉴[J]. 当代经济研究, 2008, 0(6): 10-15. |
[10] |
李建建. 马克思利息理论与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实践[J]. 当代经济研究, 2006, 0(10): 44-48. |
[11] |
吴朝震. 社会价值与社会均衡效用相统一的新价格理论[J]. 当代经济研究, 2004, 0(3): 13-16. |
[12] |
杨继瑞. 论资本经济实现形式的二重性[J]. 当代经济研究, 2003, 0(2): 8-13. |
[13] |
侯廷智. 也论社会主义“资本”理论的难题———兼与简新华、马迪军先生商榷[J]. 当代经济研究, 2003, 0(11): 13-19. |
[14] |
陈孝兵,李广平. 论劳动二重性与价值规律二重性的沟通 — — 兼评当前流行的几种否定劳动价值论的主张[J]. 当代经济研究, 2001, 0(9): 21-27. |
[15] |
周肇光,戴玲. 科学认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晏智杰教授商榷[J]. 当代经济研究, 2001, 0(11): 1-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