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资本论》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 |
石晶莹 |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 100872 |
|
|
摘要 马克思对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进行了科学革命, 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扩大再生产理论等一系列理论, 使《资本论》成为一部逻辑严谨的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尽管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利用效用价值论、均衡价格论、生产要素价值论等对《资本论》进行攻击和责难, 但始终无法驳倒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更无法替代它。
|
|
关键词 :
劳动价值论,
剩余价值理论,
效用价值论,
均衡价格论,
生产要素价值论
|
收稿日期: 2004-05-29
|
|
作者简介: 石晶莹(1965- ), 女, 黑龙江肇东人,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资本论》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
[1] 马克思.资本论(第1-3 卷)[M] .人民出版社,a1975. [2] 卫兴华.劳动价值论讨论中的一些观点质疑[J] .代财经, 2002 , (12). [3] 卫兴华.深化劳动价值理论研究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思维方式[J] .高校理论战线, 2002, (3). [4] 卫兴华.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制度若干问题辨析[J] .宏观经济研究, 2003 , (12). [5] 邱海平.关于新一轮劳动价值理论的争论[J] .理论经济学, 2002 , (7). [6] 徐平华等.西方经济学演义[M]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1. [7] 苗英华.最著名的经济学家最经典的学说[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4. [8] 李向荣, 李子猷.政治经济学史[M]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1. [9] 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
[1] |
胡莹, 刘静豌. 价值理论的发展:从李嘉图到马克思[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8(4): 5-15. |
[2] |
乔榛, 刘晓丽. 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的逻辑及现代意义[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6(2): 17-24. |
[3] |
丁堡骏. 坚持、捍卫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301(9): 5-21. |
[4] |
陈昊, 丁晓钦. 绿色制造机理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299(7): 15-26. |
[5] |
方敏. 对《资本论》中劳动价值论的几点认识与澄清[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298(6): 5-14. |
[6] |
朱哲, 何林.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劳动主体性思想及当代价值[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87(7): 15-22. |
[7] |
李帮喜, 崔震. 价格理论的张量分析:新古典的替代框架[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82(2): 5-15. |
[8] |
李连波. 国外《资本论》研究最新进展与启示[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90(10): 42-55. |
[9] |
鲁品越.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我国开放战略的指导意义[J]. 当代经济研究, 2018, 276(8): 26-32. |
[10] |
丁涛. 马克思对庸俗经济学价值缺失与拜物教的批判[J]. 当代经济研究, 2018, 272(4): 47-53. |
[11] |
宋树理. 国际价值量变化的比较静态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16, 0(7): 14-22. |
[12] |
陈建华, 陈雪莹, 陶秦青. 马克思价值形态理论的形成研究[J]. 当代经济研究, 2016, 0(6): 15-19. |
[13] |
王朝科, 郭凤芝. 基于劳动价值论的价值函数研究[J]. 当代经济研究, 2016, 0(12): 5-9. |
[14] |
徐东辉. 基于双重价值转形理论论证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反比关系———兼与何干强教授商榷[J]. 当代经济研究, 2016, 0(12): 70-77. |
[15] |
高岭. 评霍奇森对马克思的价值论的“超越”[J]. 当代经济研究, 2016, 0(10): 14-2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