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D 投入对吉林省经济内生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 |
程龙 |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长春130022 |
|
|
摘要 吉林省经济增长率与其自身惯性、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源的投入以及R&D 投入存量和其滞后值均有一定的相关性,并且各投入要素发挥作用的时滞较长,经济增长惯性较大。因此,R&D 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还有较大的发挥空间。增加R&D 投入不仅能够持续地促进经济增长,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资本利用率和资本使用效率、节约资源,对实现吉林省经济内生增长和由粗放型增长到集约型增长的经济转型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吉林省应该突出R&D 投入重点,加大科研投入,增强R&D 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打造完善的产学研互动机制。并应该优化教育结构,加强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
|
|
关键词 :
吉林省,
经济增长,
经济内生增长,
R&D 投入
|
收稿日期: 2015-10-20
|
|
作者简介: 程龙(1976 – ),男,吉林长岭人,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学研究。 |
[1] 亚当·斯密.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33. [2] 马歇尔. 经济学原理(上卷)[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233. [3] Arrow K.The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Learning by Doing[J].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62,29(3):155-173. [4] Romer P.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 - Run Growth[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6(10):1002-1037. [5] Mclean I,Round D.Research and Product Innovation in Australian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J].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1978,(27):1-12. [6] Coe D,Helpman E.International R&D Spillovers[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95(39):859-887. [7] Guellec D,Bruno P.From R&D to Productivity Growth:Do the Institutional Settings and the Source of Funds of R&D Matter?[J]. 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 Statistic,2004,66(3):353-376. [8] Argentino P.R&D and Economic Growth:How Strong is the Link?[J]. Economics Letters,2010,107(2):152-154. [9] 李雪峰. 中国人力资本投资与研发投资比较分析—基于一个三部门增长模型[J]. 太原:生产力研究,2005(12):31-33. [10] 张顺. 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研究[J]. 哈尔滨:商业研究,2006(13):146-150. [11] 贺建林,张惠. 上海R&D 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 上海:上海商学院学报,2009,10(1):48-50,62. [12] 姜秀娟,赵峰. 我国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T 型关联度分析[J]. 武汉: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11):4-6. [13] 严晓臖. 我国R&D 分类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回归分析及思考[J]. 杭州: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8,8(4):38-41. [14] 曹泽,段宗志,吴昌宇. 中国区域TFP 增长的R&D 贡献测度与评价[J]. 济南: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7):146-152. |
[1] |
景普秋, 郝凯, 刘育波. 城乡金融发展差异及其收入分配效应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5(1): 89-99. |
[2] |
王晓峰, 全龙杰. 少子化与经济增长:日本难题与中国镜鉴[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297(5): 85-92. |
[3] |
吴昊, 张馨月. 高铁开通对东北地区沿线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295(3): 73-83. |
[4] |
迟明园, 金兆怀. 东北地区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 当代经济研究, 2018, 274(6): 75-81. |
[5] |
李梦凡,谢璐,韩文龙. 弗里曼-克莱曼问题探索——基于里昂惕夫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17, 258(2): 49-58. |
[6] |
陶为群. 生产资料优先增长命题下的增长机理与条件[J]. 当代经济研究, 2017, 258(10): 5-10. |
[7] |
戴永安,张友祥. 中国城市群内部与外围的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基于 DEA 模型的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17, 1(1): 64-71. |
[8] |
王晓峰, 张正云, 温馨. 人口因素对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J]. 当代经济研究, 2016, 0(5): 51-58. |
[9] |
王大为, 谭晶. 当前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放缓的对策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16, 0(4): 80-85. |
[10] |
刘金全, 龙威. 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机制研究[J]. 当代经济研究, 2016, 0(3): 71-80. |
[11] |
李俊江, 彭越. 中印经济增长质量比较研究[J]. 当代经济研究, 2016, 0(2): 66-74. |
[12] |
刘怡芳, 吴国萍. 我国政府 R&D 补助对技术创新的影响[J]. 当代经济研究, 2016, 0(12): 78-83. |
[13] |
杨锦英, 温庭海, 刘朋.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之路的选择:从要素驱动向效率驱动转型[J]. 当代经济研究, 2016, 0(1): 53-62. |
[14] |
吴易风, 朱勇. 经济增长理论: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J]. 当代经济研究, 2015, 0(4): 32-40. |
[15] |
毕秀水. 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前提局限*———基于自然资本约束的马克思主义视角[J]. 当代经济研究, 2008, 0(9): 12-1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