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资本论》论中国 |
李成勋 |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836 |
|
|
摘要 《资本论》的基本内容是论资本。它以当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为背景,深刻揭示了包含在资本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中的剩余价值规律,从而阐明了资本主义随着内在矛盾的激化而必然灭亡的历史走向。但作为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参照物和例证,对当时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发展阶段的世界大国—中国也论及33 处之多。主要有五个方面: ( 1) 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稳固了中国传统的生产方式; ( 2) 鸦片战争打开了进入中国的门户,中国成了资本主义国家商品销售市场; ( 3) 西方国家为了垄断市场在中国实施委托销售制度; ( 4) 中国的小商品经济也加入到资本的循环和周转中; ( 5) 外国银行在中国汇票买卖中相互斗争。可见,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决没有置于马克思《资本论》创作的视野之外,中国和《资本论》决不是无缘的。所以,学习和研究《资本论》还须关注中国的社会历史以及马克思对中国问题的论述。
|
|
关键词 :
《资本论》,
家庭手工业,
鸦片战争,
委托销售,
汇票
|
收稿日期: 2013-06-05
|
|
作者简介: 李成勋( 1934-) ,男,河南获嘉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资本论》、经济发展战略理论与实践研究。 |
[1] 马克思. 剩余价值理论( 第1 册)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64. [2] 马克思. 资本论:第3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3] 马克思. 剩余价值理论( 第3 册)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477. [4] 马克思. 资本论:第1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 王志毅. <资本论>中的中国事典[J]. 党史文汇,1995,( 2) . [6] 马克思. 资本论:第2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7] 王志毅. 英法银行在中国的汇票买卖[J]. 党史文汇,1994,( 9) . |
[1] |
张旭. 再论《资本论》是光辉的政治经济学著作——兼答雪婷“论《资本论》的哲学根基”中的困惑[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1(7): 61-73. |
[2] |
张红山, 孙晓迪. 《资本论》新发表手稿对“生产价格”理论的完善[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9(5): 5-10. |
[3] |
王振中. 用马克思主义经典淬炼思想和指导实践——关于高校《资本论》教学的思考[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7(3): 5-13. |
[4] |
孔祥利, 谌玲.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从单一公有制到基本经济制度[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7(3): 27-35. |
[5] |
熊小果. 大卫·哈维“空间政治经济学”思想的批判限度[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6(2): 55-63. |
[6] |
张静. 尼·伊·季别尔对《资本论》的开创性研究及影响[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5(1): 60-66. |
[7] |
薛睿. 《资本论》及其手稿在法国出版传播的历史演进轨迹[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298(6): 15-23. |
[8] |
余斌. 《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296(4): 5-10. |
[9] |
许光伟. 劳动过程与商品拜物教批判——兼析恩格斯对《资本论》方法贡献的性质*[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296(4): 11-23. |
[10] |
乔虎, 竭长光. 重新认识《资本论》中逻辑与历史的统一——驳国外马克思主义对这一问题的曲解[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295(3): 65-72. |
[11] |
雪婷. 论《资本论》的哲学根基——兼与张旭、常庆欣商榷[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304(12): 50-58. |
[12] |
钟雨培, 王峰明. 资本主义信用危机的成因及其传导机制探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303(11): 5-14. |
[13] |
孔祥利, 高峰. “工人阶级的圣经”与“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内在宗缘与时代价值[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86(6): 5-13. |
[14] |
徐铭鹤. 价值形式与辩证法——鲁宾的开创性研究及反思[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86(6): 38-46. |
[15] |
胡岳岷, 胡慧欣. 21世纪中国《资本论》研究的统计分析——基于CSSCI来源期刊文献的视角[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85(5): 55-63.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