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经济研究  2007, Vol. 0 Issue (3): 1-6    
  本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
马克思对货币银行理论的创新———古典货币数量说批判
杨惠昶1, 张强2
1.吉林大学商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12;
2.长春税务学院金融系, 吉林 长春 130117
全文: PDF (198 KB)   HTML (1 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马克思对货币银行理论的创新在于:从根本上否定货币数量说;货币供给并不是中央银行已经发行出来的货币, 而应该是真正进入流通、充当购买手段的货币构成;货币的需求不是把货币保留在手头上的一种心理倾向, 而是由卖者提供到市场上的要换成货币的全部货物和劳务构成的;不是银行货币供给决定现实交易, 而是后者决定前者。这就把被西方经济学弄颠倒的理论, 科学地纠正过来了。近年来, 美国、日本和中国的经济运行状况都证明了马克思的创新理论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应当成为我国制定货币政策的基础。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我的书架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杨惠昶
张强
关键词 货币数量货币供给货币需求货币政策    
收稿日期: 2006-11-12     
PACS:  F820  
作者简介: 杨惠昶(1947-)吉林长春人, 吉林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金融理论。张 强(1972 -)吉林白山人, 长春税务学院金融系讲师, 吉林大学商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金融理论。
引用本文:   
杨惠昶, 张强. 马克思对货币银行理论的创新———古典货币数量说批判[J]. 当代经济研究, 2007, 0(3): 1-6.
链接本文:  
http://www.ddjjyj.com/CN/     或     http://www.ddjjyj.com/CN/Y2007/V0/I3/1
版权所有 © 2017 《当代经济研究》编辑部
吉ICP备10200631号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