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恩格斯.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 载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6.175-176.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 卷上册)[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235-236. [3]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4-5. [4] 列宁选集(第2 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28、418.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257. [6] 田国强.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 J] .经济研究, 2004,(12). [7] 王晓林.经济学范式:逻辑困惑、现实悖论及其可能出路[ J] .经济评论, 2006, (2). [8] 前苏联经济学者关于逻辑起点意见如下所述:查果洛夫、赫辛等主张“ 计划性” 观点;奥斯特罗维季扬诺夫、阿特拉斯, 帕什科夫等坚持“ 公有制” 观点;此外, 被视作初始范畴的还有“ 社会产品”(诺特金)、“ 社会主义产品”(巴德尔)、“直接社会产品”(安德列耶夫等);“ 劳动的直接社会性”(波克雷坦);“劳动协作”(康德拉绍夫)、“ 为社会谋福利的无酬劳动”(阿格夫宁);“集体性关系”(库兹明诺夫等);“社会需要”(科泽尔斯基)等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