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蔡继明、李仁君.广义价值论[J]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蔡继明.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价值基础[J] .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2] 吴朝震.《资本论》的辩证法与联合劳动价值论[J] .当代经济研究, 2001, (6);吴朝震.社会价值与社会均衡效用相统一的新价格理论[J] .当代经济研究, 2004 ,(3). [3] [6] 钱伯海.物化劳动与价值创造.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4] [5] [14] 资本论(第1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702、702、60 . [7] [8] [9] [13] 黄灼明.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新变化及其重要启示.南方经济, 2002, (3). [10] [17] [19] 黄灼明.简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基石”和“核心” 的创新.当代经济研究, 2004, (6). [1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2.110. [12] 资本论(第3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33. [1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8.101. [16] 汤在新.剥削及其存在的历史前提[J] .南方经济.2003,(2). [18] 卓火同.对剩余价值的再认识[J] .学术研究, 1980 ,(5). [20] 汤在新.南方经济[J] .2001 ,(4)(6), 20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