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列宁全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7 ,166. [2] [5] [1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 86、82、88 . [3] [6] 马克思.资本论.(第1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5 , 8、404. [4] [13] [14] [1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186、186 、186、77. [7] 列宁选集.(第2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444. [8] 程祖瑞. 经济学数学化导论[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 1、6 、18. [9] 胡伟清.经济学运用数学的尺度[J] .经济学家. 2006,(2):11-15. [10] 韦森.经济学与哲学——— 制度分析的哲学基础[M]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18. [1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2 , 43. [12] 斯坦利·杰文斯.政治经济学理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 , 30. [16] [17] [18] 薛兆丰.我们应怎样看待中国经济学家[J] .中国图书评论. 2006, (3).11、12 、12. [2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6.82. [2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7.537. [22] 凯恩斯.劝说集[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2.244-245. [23] 索洛.经济学中的科学和意识形态.载于克伦道尔、埃考斯编:当代经济论文集.波士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