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亚当·斯密.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 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42. [3] 马艳,程恩富. 马克思“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变动规律”新探———对劳动价值论的一种发展[J]. 财经研究,2002,(10). [4] 吴宣恭. 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J]. 中国经济问题,1964,(9). [5] 林岗. 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及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关系问题的探讨[J]. 教学与研究,2005,(7). [6] 武建奇. 生产率、经济增长和价值总量的关系[J]. 中国经济问题研究,2005,(6). [7] 丁堡骏,张洪平. 揭开劳动生产力和商品价值量之间关系之谜[J]. 税务与经济,1994,(3);余斌. 论单位商品价值量下降规律[J]. 教学与研究,2012,(3);徐东辉. 质疑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力成正比说[J]. 当代经济研究,2012, [8] 张忠任. 克服悖论:对价值决定的一个崭新认识[J]. 经济纵横,2013,(10). [9] 张衔. 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关系的思考[J]. 教学与研究,2011,(7). [10] 孟捷. 新熊彼特派和马克思主义长波理论述评[J]. 教学与研究,2001,(4);孟捷. 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造性转化[J].教学与研究,20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