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John R. Cobb. 迈向生态文明的实践步骤[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 6) . [2] 刘思华. 对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论的若干回忆———兼述我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 4) . [3] 马克思.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0: 56.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2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9.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9: 384. [6] 马克思. 资本论:第1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4.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3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8] 许崇正. 马克思可持续发展经济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J]. 经济学家,2007,( 5) . [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9: 92.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6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9. [11] 马克思. 资本论:第3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4. [1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7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9: 569. [1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9. [14] 温莲香. 论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中的自然力向度[J]. 当代经济研究,2013,( 2) . [15] 刘思华. 理论生态经济学若干问题研究[M]. 南宁: 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 37. [16] 程恩富等. 论马克思主义与可持续发展[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 12) . [17] 赫尔曼·E·戴利. 超越增长: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M].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1. [1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1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8: 100–101. [1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4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385. [20] 纪玉山. 正确认识凯恩斯消费理论确立与生态文明相和谐的消费观[J]. 税务与经济,2008,( 1) . [21] 刘静暖,纪玉山. 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中国模式———以马克思的自然力经济理论为视角[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