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 济南: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05):15–19. [2] 鲍健强. 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 北京:中国工业经济,2008(04):153–160. [3] 金乐琴. 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 昆明:经济问题探索,2009(01):84–87. [4] 冯之浚,科技进步与低碳经济[J]. 北京:中国经济周刊,2009(40):28–30. [5] 王毅. 中国低碳道路的战略取向与政策保障[J]. 北京:绿叶,2009(05):28–32. [6] 楚龙娟,冯春. 碳足迹在物流和供应链中的应用研究[J]. 北京:中国软科学,2010(10):41–47. [7] 陈婧. 人口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J]. 兰州:西北人口,2011(22):23–27. [8] 周叶,王道平,赵耀. 中国省域物流作业的CO2 排放量测评及低碳化对策研究[J]. 济南: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9):81–87. [9] 王长琼.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物流管理[J]. 武汉: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02):12–13. [10] 潘双利,郑贵军,邓德胜. 长株潭城际绿色物流探讨[J]. 北京:中国市场,2008(19):114–115. [11] 段向云. 基于主成份分析的我国物流业低碳化发展路径[J]. 武汉: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2):96–99. [12] 冯淑贞. 构建绿色低碳物流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J]. 北京:综合运输,2013(06):37–40. [13] 陶晶. 低碳经济下的低碳物流探讨[J]. 北京:中国经贸导刊,2010(12):72. [14] 李东晖. 我国低碳物流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J]. 北京: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7):329–330. [15] 欧阳斌. 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战略思考[J]. 北京:综合运输,2011(11):07–11. [16] 王爽,陈荔. 低碳经济下物流中心选址问题研究[J]. 武汉: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9):04–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