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5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4. [2] 程大中. 中国服务业增长的特点、原因及影响--鲍莫尔-富克斯假说及其经验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2004,(2) : 18-32. [3] 苏东水. 产业经济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9. [4] 孟捷. 从再生产图式看剩余价值实现危机--兼论解释70 年代资本主义经济衰退的几种范式[J].当代经济研究,1998,(2) : 7-14. [5] 马艳.马克思主义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创新与实证分析[J]. 学术月刊,2009,(5) : 68-75. [6] 周绍东. 分工与专业化: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比较研究的一个视角[J]. 经济评论,2009,(1) : 115-121. [7]许建康. 资本全球化与科学发展观--广东经济国际化面临的挑战[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9) : 87-95. [8] 布雷夫曼. 劳动与垄断资本[M].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79: 144. [9] 罗莎. 卢森堡. 资本积累论[M]. 上海: 上海三联出版社,1959: 209. [10] 孟捷. 产品创新与马克思的分工理论--兼答高峰教授[J]. 当代经济研究,2004,(9) : 49-55. [11] 钱书法等. 论社会分工对就业规模的影响[J]. 产业经济研究,2011,(1) : 40-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