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海年. 新供给经济增长理论: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表现的解读与展望[J]. 北京:财政研究,2014(11):2-7. [2] 贾康,苏京春. 经济学的“新框架”与“新供给”:创新中的重要联通和“集大成”境界追求[J]. 北京:财政研究,2015(1):8-14. [3] 周志太. 外国经济学说史[M]. 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4] 凯恩斯.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67. [5] 高鸿业. 《通论》译者导读[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2. [6] 纪明. 需求结构演进逻辑及中国经济持续均衡增长[J]. 北京:社会科学,2013(2):44-53. [7] 纪明,刘志彪. 中国需求结构演进对经济增长及经济波动的影响[J]. 北京:经济科学,2014(1):10-22. [8] 资本论:第3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717.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3-34. [1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3. [12] 周志太. 多维视角下的农民增收问题研究[J]. 北京:科学社会主义,2013(1):108-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