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克思. 资本论:第1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 许植. 关于资本主义工资的实质[J]. 北京:教学与研究,1962(4):35-37. [3] 孟氧. 马克思的工资理论与拉萨尔的工资铁则[J]. 北京:马克思主义研究,1985(3):193-219. [4] 郭铁民. 马克思工资理论探讨[J]. 长春:当代经济研究,1999(1):60-68. [5] 杨衍江. 马克思的工资理论与我国市场工资机制的完善[J]. 昆明:经济问题探索,2000(1):19-21. [6] 李志远. 解读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工资决定的历史和道德因素[J]. 北京: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3):99-102. [7] 方敏,赵奎. 解读马克思的工资理论[J]. 北京:政治经济学评论,2012(3):58-70. [8] 刘晋.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现代西方经济学工资理论之比较[J]. 哈尔滨:学术交流,2013(4):75-78. [9] 王生升.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工资理论[J]. 北京:政治经济学评论,2007(1):147-168. [1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7. [11] 罗伯特·布伦特. 繁荣与泡沫[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19. [1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 卷(上)[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00. [13] 王云中,吕丽娟. 劳动报酬进入上升通道及进一步提高的措施研究[J]. 新乡:管理学刊,2015(2):42-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