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恩富等. 价值、财富与分配“新四说”[J]. 经济经纬,2003,( 5) ; 钱伯海. 关于深化劳动价值论认识的十个问题[J]. 理论前沿,2002,( 7) ;晏智杰. 应当承认价值源泉与财富源泉的一致性[J]. 北京大学学报,2003,( 2) ; 钱津. 对劳动若干基本范畴划分的分析[J]. 天津社会科学,2003, [2] 马克思. 资本论:第1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马克思.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5] 保罗·斯威齐. 资本主义发展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47. [6] 鲁品越等. 创新型劳动的价值创造模型[J]. 经济学家,2010,( 3) . [7] 万俊人. 道德之维———现代经济伦理导论[M].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 236. [8] 马克思. 资本论:第3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 卷( 上)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94.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65-166. [1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99. [1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13] 王小鲁. 不动既得利益,失衡无法纠正[J]. 中国与世界观察,2011,( 3-4) . [14] 梁达. 收入慢于经济增长影响可持续发展[N]. 上海证券报,2011-09-19. [15]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36. [16] 王小鲁. 稳增长不能再靠投资[J]. 新世纪周刊,2012,( 23) . [17] 刘永佶. 主义·方法·主题[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22. [1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85. [19] 威尔·金里卡. 当代政治哲学[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 3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