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佩里·安德森. 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2] [英]戈兰·瑟伯恩. 从马克思主义到后马克思主义[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3] 陈学明,王凤才. 西方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二十讲[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4] 陈学明. 20 世纪初西方三大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先后问世与相互角逐[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2,( 3) .
[5] Martin Jay: Marxism and Totalit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Berkerly·Los Angeles,1984.
[6] [英]佩里·安德森.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M]. 北京:东方出版社,1989.
[7] [英]特里·伊格尔顿. 理论之后[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8] [南非]达里尔·格雷泽,[英]戴维·M·沃克尔南非]达里尔·格雷泽,[英]戴维·M·沃克尔. 20 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全球导论[M].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1.
[9] Alan Freeman: Marxism without Marx: A note towards a critique,Capital Class,34( 1) ,2010. Published by SAGE.
[10] [英]戴维·麦克莱伦. 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1] [英]彼得·沃斯利. 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12] [日]关根友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问题与复兴———以宇野弘藏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为例[J]. 国外书刊信息
2008,( 11-12) .
[13] 胡乐明.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的新取向[J]. 当代经济研究,2011,(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