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张鹏,李萍.马克思经济学的民生向度——兼论改善和发展中国的民生[J].北京:教学与研究,2016(03):53.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11-364.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446.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2 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8.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0]郑忆石.社会发展动力:从马克思到西方马克思主义[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2:366.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42. [1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66. [1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36.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4. [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1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4: 492. [19]蒋永穆,张晓磊.共享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J].北京: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6(3). [20]大卫.哈维.小修小补已经修复不了资本主义[N].黎文,编译.文汇报,2014-05-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