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赵付春.我国信息消费构成、影响和发展重点研究[J].社会科学,2014(1):64-73. [2] 江小涓,孟丽君.内循环为主、外循环赋能与更高水平双循环—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J].管理世界,2021(1):1-19. [3] 刘鹤.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N].人民日报,2022-11-04(006). [4] 丁志帆.信息消费驱动下的传统产业变革:基本内涵与内在机制[J].经济学家,2020(3):87-94. [5] 黄群慧,魏后凯,刘元春,等.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笔谈[J].财贸经济,2023(2):5-23. [6] 徐升华,毛小兵.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J].管理世界,2004(8):75-80. [7] 韩宝国,李世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与中国经济增长[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8(11):128-141. [8] 吕铁.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趋向与路径[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18):13-19. [9] 刘淑春.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靶向路径与政策供给[J].经济学家,2019(6):52-61. [10] 邓少军.多层次信息消费驱动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机理研究—动态能力理论视角[J].社会科学,2014(1):32-41. [11] 邓少军,芮明杰,赵付春.多层次信息消费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模式—供给侧与需求侧对接的视角[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54-163. [12] 焦豪,杨季枫,应瑛.动态能力研究述评及开展中国情境化研究的建议[J].管理世界,2021(5):191-210+14+22-24. [13] Teece D J, Pisano G. Shuen A.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7(18):509-533. [14] Wang C L, Ahmed P K. Dynamic Capabilities A Review and Research Agend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 2007(9):31-51. [15] 安家骥,狄鹤,刘国亮.组织变革视角下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典型模式及路径[J].经济纵横,2022(2):54-59. [16] 张昕蔚.数字经济条件下的创新模式演化研究[J].经济学家,2019(7):32-39. [17] 蔡萌,岳希明.从马克思到皮凯蒂:收入分配的跨世纪之辩[J].经济学动态,2016(11):11-21. [18] 汪昊,娄峰.中国财政再分配效应测算[J].经济研究,2017(1):103-118. [19] 黄群慧,陈创练.新发展格局下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态协同[J].改革,2021(3):1-13. [20] 黄群慧.以更高层次改革推动构建完整内需体系[N].经济日报,2020-10-27(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