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cemoglu D, Restrepo P. The Race between Man and Machine: Implications of Technology for Growth, Factor Shares, and Employment[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8, 108(6): 1488-1542. [2]王林辉,胡晟明,董直庆.人工智能技术会诱致劳动收入不平等吗——模型推演与分类评估[J].中国工业经济,2020(4):97-115. [3]李磊,王小霞,包群.机器人的就业效应:机制与中国经验[J].管理世界,2021(9):104-119. [4]张新春.人工智能技术条件下资本主义劳资关系演化与启示[J].当代经济研究,2018(12):12-18. [5]王珂,陈鹏.向度与限度:人工智能在消除脑、体劳动差别中的作用论析[J].经济学家,2021(9):13-20. [6]蒋南平,王凯军.人工智能产权:马克思产权思想的当代释义[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21(4):37-47. [7]王水兴.人工智能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审思[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5):87-96. [8]孙伟平.智能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的基础和条件[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1):48-56. [9]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11]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67. [1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13]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260.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7]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697. [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19]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20]奈杰儿·卡梅伦.机器会夺走你的工作吗[M].魏倩,王丽陶,译.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20:119. [21]姚建华,苏熠慧.回归劳动:全球经济中不稳定的劳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89. [22]托马斯·皮凯蒂.不平等经济学[M].赵永升,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96-107. [23]邱婕.灵活就业:数字经济浪潮下的人与社会[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20:280-295. [24]亨利·乔治.进步与贫困[M].吴良健,王翼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254. [25]闻效仪.去技能化陷阱:警惕零工经济对制造业的结构性风险[J].探索与争鸣,2020(11):150-159+180. [26]大卫·哈维.资本的限度[M].张寅,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320-325. [27]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45. [29]余达淮.资本伦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172. [3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3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