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帆.“新质生产力”的提出逻辑、多维内涵及时代意义[J].政治经济学评论,2023(6):127-145. [2]卫兴华.科学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研究中的唯物史观——兼评“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论”和“唯生产力标准论”[J].清华政治经济学报,2014(1):3-2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000. [5]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王晓丹.马克思历史观视域下生产关系的科学定位与现代建构[J].学术探索,2022(7):1-7. [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0]韩喜平,马丽娟.新质生产力的政治经济学逻辑[J].当代经济研究,2024(2):20-29. [11]乔榛.新质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术语革命[J].学习与探索,2024(1):74-81. [1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2. [13]蒋永穆,乔张媛.新质生产力:逻辑、内涵及路径[J].社会科学研究,2024(1):10-18+211. [14]姚树洁,张小倩.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内涵、战略价值与实现路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1):112-128. [1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25. [16]任保平,李婧瑜.数据成为新生产要素的政治经济学阐释[J].当代经济研究,2023(11):5-17. [17]周绍东.数字革命、生产方式变迁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调整[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3(4):36-47. [18]刘伟杰,周绍东.新科技革命背景下的人与技术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的解读[J].经济纵横,2020(9):27-35. [19]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8. [20]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大数据白皮书(2019年)[EB/OL].(2019-12-10)[2023-11-18].http://www.caict.ac.cn/kxyj/qwfb/bps/201912/t20191210_271280.htm. [21]李巧巧.数据产权的分配正义及其制度实现——基于马克思的产权论与正义观[J].行政法学研究,2024(3):164-176. [2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3]张树华,吴波.劳资关系与新时代中国道路的完善[J].甘肃社会科学,2020(3):1-8. [24]陈兵.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法治推进——兼论《数据二十条》相关条款设计[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1):1-13. [25]中国经济网.2025年数据流通市场规模将超2200亿元[EB/OL].[2023-07-24].http://www.ce.cn/cysc/tech/gd2012/202304/18/t20230418_38503511.shtml. [26]王利利,徐强.“赋能”与“赋责”:共同富裕下平台经济的发展机制和治理逻辑[J].经济问题,2024(1):33-39+65. [27]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9-20. [28]阿马蒂亚·森.正义的理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74. [29]黄漫宇,窦雪萌.数字经济发展何以释放居民的消费潜力?[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24(1):79-93. [30]俞海山.消费正义:何以可能?[J].江汉论坛,2022(4):54-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