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114-118. [2]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27-31. [3]杜厚文.关于帝国主义经济发展的两种趋势[J].北京:经济研究,1985(12):72-76. [4]杜厚文.重新认识资本主义的几个理论问题[J].北京:世界经济,1988(11):1-3. [5]杜厚文.垄断仍是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J].北京:世界经济与政治,1990(7):1-6. [6]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16-17. [7]杜厚文,章星.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1991(1):17-32. [8]杜厚文,朱立南.世界经济学:理论˙机制˙格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9]杜厚文.对西方国家“私有化浪潮”的理论思考[J].北京:教学与研究,1990(2):46-48. [10]杜厚文,章星.西方宏观经济控制的微观基础及其发展趋势[J].北京:世界经济,1992(10):1-5. [11]杜厚文,章星.论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的宏观经济控制[J].长春:社会科学战线,1993(2)31-43. [12]杜厚文.杜厚文文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13]杜厚文.论发达资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策的协调[J].北京:世界经济,1990(8):1-27. [14]杜厚文.西欧共同市场及其反霸斗争[M].世界经济概论[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0:309-346. [15]杜厚文,王广中.欧元的世纪: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理论与实践[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16]杜厚文.论联邦德国宏观经济管理的特点[M].世界宏观经济管理(论文集)[C].北京:时事出版社,1987:107-120. [17]杜厚文,伞峰.美国股市调整与经济周期的变化[J].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6):58-66. [18]杜厚文.西方股份制度及其借鉴意义[J].北京:外国经济管理,1987(1):4-8. [19]杜厚文.东西方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及其前景[J].北京:世界经济,1985(4):40-45. [20]杜厚文,章星.“太平洋世纪”与我国沿海经济发展战略[J].保定:日本问题研究,1988(3):7-13. [21]杜厚文,高亮.加强机制化,促进亚太目标顺利实现[J].北京:国际贸易问题,1996(6):36-39. [22]伯南克.大萧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1-3. [23]杜厚文,陈岩.警惕世界性的通货紧缩[J].北京: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4):35-38. [24]杜厚文.略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资本发展的新趋势[J].北京:世界经济,1988(1):7-13. [25]杜厚文,樊会文.论金融风险的根源[J].北京:教学与研究,1997(11):13-18. [26]杜厚文,王志强.论金融全球化与我国金融改革与开放[J].北京:宏观经济研究,2001(9):48-52. [27]杜厚文,董裕平.对美国“新经济”的若干思考[J].北京:宏观经济研究,2000(7):5-10. [28]杜厚文.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几个重要趋势[J].北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1(6):32-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