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吉富星.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实质、规模与风险研究[J].北京:财政研究,2018(11):62-70. [2]徐军伟,毛捷,管星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再认识——基于融资平台公司的精准界定和金融势能的视角[J].北京:管理世界,2020(9):37-59. [3]龚强,王俊,贾珅.财政分权视角下的地方政府债务研究:一个综述[J].北京:经济研究,2011(7):144-156. [4]渠敬东,周飞舟,应星.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基于中国30年改革经验的社会学分析[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2009(6):104-127. [5]毛捷,刘潘,吕冰洋.地方公共债务增长的制度基础——兼顾财政和金融的视角[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2019(9):45-67. [6]贾俊雪,张晓颖,宁静.多维晋升激励对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的影响[J].北京:中国工业经济,2017(7):5-23.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86-195. [8]习近平党校十九讲[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4:206.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42. [1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99. [12]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70. [13]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1. [14]胡锦涛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76. [1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16]蔡春,朱荣,蔡利.国家治理的理论分析与实现路径探讨——基于受托经济责任观的视角[J].北京:审计研究,2012(1):6-11. [17]李金华.中国审计25年回顾与展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18]孙秀林,周飞舟.土地财政与分税制:一个实证解释[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2013(4):40-59. [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2. [20]刘清江.马克思主义逻辑视角下的权力理论模式分析[J].北京: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4(1):42-48. [21]刘家义.论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2012(6):60-72. [22]朱莹,王健.市场约束能够降低地方债风险溢价吗?——来自城投债市场的证据[J].北京:金融研究.2018(6):56-72. [23]肖兴志,王伊攀.政府补贴与企业社会资本投资决策——来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验证据[J].北京:中国工业经济,2014(9):148-160. [24]郑石桥,和秀星,许莉.政府审计处理处罚中的非正式制度:一个制度冲突理论架构[J].北京:会计研究,2011(7):85-91. [25]唐雪松,罗莎,王海燕.市场化进程与政府审计作用的发挥[J].北京:审计研究,2012(3):25-31. [26]Goetz A M,Jenkins R.Hybrid Forms of Accountability:Citizen Engagement in Institutions of Public-Sector Oversight in India[J].Public Management Review.2001,3(3):363-3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