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尔都塞,巴里巴尔.读《资本论》[M].李其庆,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9. [3]杨淑静.辩证法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三个基础——从马克思对蒲鲁东的批判说起[J].福州: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1):102-108. [4]许光伟.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共同体形成机理:方法论视角的研判——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原理[J].西安: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2):8-22. [5]许光伟,许明皖.马克思“抽象力”理论规定本根与溯源——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J].厦门:中国经济问题,2018(4):12-25. [6]许光伟.《资本论》有机构成历史研究的若干基本问题——阶级与拜物教经济学原理之一[J].上海:政治经济学研究,2021(4):29-42. [7]许光伟.有机构成、人的发展与党的策略问题——通史道路的理解域[J].武汉: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21(5):5-31. [8]许光伟.知行合一与《资本论》原理——阶级社会及其经济形态知识状况考察[J].武汉: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22(1):5-27. [9]拉法格文选: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0]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M].贺麟,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22. [11]许光伟.《资本论》与唯物辩证法原理考略——东方社会“思维舞步”的方法论性质及政治经济学通史考[J].武汉: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20(4):36-57. [12]刘召峰.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逻辑探究与争论评析[J].北京:教学与研究,2022(5):44-52. [13]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2-163. [14]里格比.马克思主义与历史学:一种批判性的研究[M].吴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9. [15]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78. [16]拉法格文选: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7]许光伟,胡璇.《资本论》有机构成的唯物史观深层景象——阶级与拜物教经济学原理之二[J].上海:政治经济学研究,2022(1):13-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