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林毅夫,刘培林.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J].北京:经济研究,2003(03):19-25+89. [2]李成友,孙涛,王硕.人口结构红利、财政支出偏向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J].北京:经济学动态,2021(01):105-124. [3]魏后凯,年猛,李玏.“十四五”时期中国区域发展战略与政策[J].北京:中国工业经济,2020(05):5-22. [4]王恕立,吴楚豪.双边经济的带动效应加速了技术追赶吗?[J].广州:产经评论,2020,11(01):82-95. [5]刘瑞明,赵仁杰.西部大开发:增长驱动还是政策陷阱——基于PSM-DID方法的研究[J].北京:中国工业经济,2015(06):32-43. [6]谭周令,程豹.西部大开发的净政策效应分析[J].济南: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28(03):169-176. [7]于井远,王金秀.区域性优惠政策有效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吗?——基于西部大开发的准自然实验分析[J].昆明:经济问题探索,2019(08):53-65. [8]袁航,朱承亮.西部大开发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了吗?——基于PSM-DID方法的检验[J].北京:中国软科学,2018(06):67-81. [9]孙焱林,李格,石大千.西部大开发与技术创新:溢出还是陷阱?——基于PSM-DID的再检验[J].昆明: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9,35(06):51-62. [10]Zhuo,C.,& Deng,F.How does China's Western Development Strategy affect regional green economic efficiency?[G].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20,707, 135. [11]何春,刘来会.区域协调发展视角下西部大开发政策效应的审视[J].昆明:经济问题探索,2016(07):72-78. [12]蒲龙.西部大开发战略对重点县经济发展的影响[J].大连:财经问题研究,2017(02):105-111. [13]石清华.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经济收敛性及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J].昆明:经济问题探索,2011(08):71-76. [14]Fan S,Kanbur R,Zhang X.China's Regional Disparities:Experience and Policy[J].Review of Development Finance,2011,1(1):47-56. [15]罗鸣令,范子英,陈晨.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的再分配效应——来自西部大开发的证据.北京:中国工业经济:1-19. [16]邵帅,齐中英.西部地区的能源开发与经济增长——基于“资源诅咒”假说的实证分析[J].北京:经济研究,2008(04):147-160. [17]郑佳佳.西部大开发提高了西部地区的碳排放绿色贡献度吗?——基于双倍差分法的经验分析[J].郑州:经济经纬,2016,33(04):26-31. [18]吴先明,胡博文.对外直接投资与后发企业技术追赶[J].北京:科学学研究,2017,35(10):1546-1556. [19]方伟,杨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知识溢出对企业技术追赶的影响[J].武汉: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37(09):87-95. [20]Blecker R A,Esquivel G.N.Trade and Development[C].CESifoForum,2010,11(4):17-30. [21]袁立科,韩秋明.知识产权限制对中国制造技术追赶的影响研究[J].昆明:经济问题探索,2017(06):39-45. [22]尹俊雅,王海.高新区政策的技术追赶效应——基于内外资企业TFP差距的分析[J].北京:经济学动态,2020(11):115-130. [23]黄漓江,李长英.对外开放是否缩小了中美制造业的技术差距[J].北京:国际贸易问题,2020(01):110-126. [24]郝楠,李静.技术进步、人力资本“侵蚀效应”与国际技术差距——基于2001—2015年跨国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成都:经济学家,2018(07):55-62. [25]邵传林.西部大开发战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评估——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研究[J].天津: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4,34(08):26-33. [26]王玉燕,林汉川,吕臣.全球价值链嵌入的技术进步效应——来自中国工业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北京:中国工业经济,2014(9):65-77. [27]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北京:经济研究,2004(10):35-44. [28]杨飞,孙文远,程瑶.技术赶超是否引发中美贸易摩擦[J].北京:中国工业经济,2018(10):99-117. [29]Acemoglu D. Introduction to Modern Growth Theory[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9:212. [30]傅晓霞,吴利学.技术差距、创新环境与企业自主研发强度[J].北京:世界经济,2012,35(07):101-122. [31]曾鹏,秦艳辉.城市行政级别、产业集聚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J].北京:国际贸易问题,2017(01):104-115. [32]江艇,孙鲲鹏,聂辉华.城市级别、全要素生产率和资源错配[J].北京:管理世界,2018,34(03):38-50+77+1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