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毛泽东.论十大关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2]武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0.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大事辑要(1949-1985)[M].北京:红旗出版社,1987. [4]赵德馨.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专题大事记1967-1984[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64. [5]《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大事记》编选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大事记(1949年10月-1984年9月)[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655. [6]江泽民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48-549. [7]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3-11-15)〔2021-12-27〕.http://cpc.people.com.cn/n/2013/1115/c64094-23559163-2.html. [8]饶恒.新时代混合所有制改革向何处去[J].北京:国资报告,2018(2):21-23. [9]闫永,郭大鹏,王倩倩.积厚成势,深改升阶——地方国资国企改革2020年度分析报告[J].北京:国资报告,2021(2):54. [10]黄昕,平新乔.行政垄断还是自然垄断—国有经济在产业上游保持适当控制权的必要性再探讨[J].北京:中国工业经济,2020(3):81-99. [11]王竹泉,于小悦,权锡鉴.以要素市场化配置推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创新发展[J].北京:财会月刊,2020(17):135-140. [12]黄速建,肖红军,王欣.竞争中性视域下的国有企业改革[J].北京:中国工业经济,2019(6):22-40. [13]戚聿东,肖旭.新中国70年国有企业制度建设的历史进程、基本经验与未竟使命[J].北京: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10):3-15. [14]黄速建,胡叶琳.国有企业改革40年:范式与基本逻辑[J].南京: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9(2):38-48. [15]肖红军.推进国有经济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方法论[J].重庆:改革,2021(1):74-91. [16]刘现伟,李红娟,石颖.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的思路与策略[J].重庆:改革,2020(6):71-86. [17]简新华,余江.市场经济只能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吗?—兼评公有制与市场经济不相容论[J].北京:经济研究,2016(12):4-17. [18]刘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系统化研究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大理论问题[J].北京:政治经济学评论,2020(1):39-45. [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0]白永秀,宋丽婷.数字经济对经济活动影响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兰州: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78-85. [2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4. [2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2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24]杨圣明.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及其中国化问题[J].北京:经济学动态,2011(8):22-31. [2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82. [27]周建锋.世界市场形成、劳动力集聚与国际贫富差距扩大—基于新经济地理学与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比较的视角[J].长春:当代经济研究,2013(7):15-21. [2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253. [29]卫兴华.再谈学好用好《资本论》的生产力理论[J].北京:政治经济学评论,2017(6):3-8. [30]程恩富,王中保.论马克思主义与可持续发展[J].北京: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12):51-58. [31]杨瑞龙.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推进国有企业改革[J].北京: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20(01):7-9. [32]王婷,苏兆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理论:演进脉络与发展创新[J].北京:政治经济学评论,2021(6):19-44. [33]汤吉军,刘嘉琳.国有企业改革40年:中国经验及其世界意义—2018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综述[J].北京:经济学动态,2018(12):152-153. [34]吴延兵.国有企业双重效率损失再研究[J].西安:当代经济科学,2015(1):1-10 [35]黄速建,肖红军,王欣.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J].北京:中国工业经济,2018(10):19-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