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成,李一帆.经济复杂环境下货币政策调控与优化思考[J].成都:经济学家,2020(7):85-95. [2]埃里克·布莱恩约弗森.第二次机器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7. [3]凯文·凯利.新经济新规则[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3. [4]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227. [5]张弛,张曙光.新经济对经济学理论的挑战[J].上海:学术月刊,2018(1):78-84. [6]张弛,张曙光.分工协调方式和组织结构创新——再论新经济对经济学理论的挑战[J].广州:南方经济,2019(2):1-13. [7]任保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如何迎接新经济时代的挑战?[J].天津:天津社会科学,2020(1):80-86. [8]戚聿东,李颖.新经济与规制改革[J].北京:中国工业经济,2018(3):5-23. [9]舒红兵.新经济定义、逻辑及政策研究[J].成都:西南金融,2019(3):90-96. [10]王勇,沈仲凯.禀赋结构、收入不平等与产业升级[J].北京:经济学(季刊),2018(2):801-824. [11]许宪春,张钟文,关会娟.中国新经济:作用、特征与挑战[J].北京:财贸经济,2020(1):5-20. [12]马莉莉,张亚斌.网络化时代的公共服务模块化供给机制[J].北京:中国工业经济,2013(9):95-107. [13]安筱鹏.重构数字化转型的逻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145. [14]徐奇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如何理解和构建[J].北京:金融论坛,2020(9):3-9. [15]张亚斌,马莉莉.大数据时代的异质性需求、网络化供给与新型工业化[J].成都:经济学家,2015(8):44-51. [16]蔡仲旺,徐春华.马克思总生产原理对国民经济调控的启示——新冠疫情冲击下的恢复再生产问题[J].长春:当代经济研究,2020(6):94-104. [17]钞小静.后疫情时代我国催生性新经济的发展[J].哈尔滨:学习与探索,2020(9):112-117. [18]塞萨尔·伊达尔戈.增长的本质:秩序的进化,从原子到经济[M].浮木译社,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190-198. [19]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11:124. [20]刘尚希,武靖州.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应转向不确定性与风险——基于经济周期视角的思考[J].北京:管理世界,2018(4):8-16. [21]沃尔夫冈·波恩斯,张大川.风险与应对现时代的不确定性[J].北京: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17(2):73-89+7+11. [22]何大安,杨益均.大数据时代政府宏观调控的思维模式[J].上海:学术月刊,2018(5):68-77. [23]郭宏,伦蕊.新冠肺炎疫情下全球产业链重构趋势及中国应对[J].郑州:中州学刊,2021(1):31-38. [24]苏剑,陈阳.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及其应用[J].成都:经济学家,2019(6):15-22. [25]李克强. 政府工作报告[EB/OL].(2020-05-30)[2020-12-23].http://www.gov.cn/zhuanti/2020lhzfgzbg/index.htm. [26]陈彦斌,刘哲希.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体系面临的困境与改革方向[J].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6(5):12-20. [27] 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 关于印发《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EB/OL].(2021-01-13)[2020-12-25].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1/13/content_5579519.htm. [28]新华社.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EB/OL].(2020-11-03)[2020-12-25].http://www.gov.cn/zhengce/2020-11/03/content_5556991.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