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操竞东.不应划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J].北京:价格理论与实践,1986(6):16.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37.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M].高铦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146. [5]许纪霖.帝国、都市与现代性[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139. [6]迈克尔·哈特,安东尼奥·奈格里.帝国——全球化的政治秩序[M].杨建国,范一亭,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54. [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M].林俊宏,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367. [10]杰瑞·哈里斯.资本主义转型与民主的局限[J].陈珊,欧阳英,译.北京:国外理论动态,2016(1):32-36. [11]斯拉沃热·齐泽克.《帝国》:21世纪的《共产党宣言》[J].张兆一,译.北京:国外理论动态,2004(8):33-37. [12]宁殿霞.金融化视域中全球资本逻辑与全球经济正义的双向追问[J].长沙:伦理学研究,2016(3):93-97. [13]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M].巴曙松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45. [14]迈克尔·哈特,安东尼奥·奈格里.大众的历险[J].陈飞扬,译.北京:国外理论动态,2004(8):38-41. [15]张雄.金融化世界与精神世界的二律背反[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2016(1):4-21. [16]申唯正.21世纪:金融叙事中心化与整体主义精神边缘化[J].南京:江海学刊,2019(1):62-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