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部.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R].北京,2017. [2]麦可思研究院.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17 [3]王光新,姚先国.中国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J].北京: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4(11):16-31. [4]臧志彭.政府补助、公司性质与文化产业就业——基于161家文化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分析[J].北京:中国人口科学,2014(5):57-66+127. [5]姚毓春,赵闯,张舒婷.大学生创业模式: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吉林省大学生科技园创业企业的调查分析[J].北京:青年研究,2014(4):84-93+96. [6]李梦洁,杜威剑.环境规制与就业的双重红利适用于中国现阶段吗?——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北京:经济科学,2014(4):14-26. [7]许晓红.加速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缓解就业压力的突破口[J].北京:市场与人口分析,2003(2):21-25. [8]田大洲.我国个体经济的就业研究[J].北京:人口与经济,2010(1):39-43. [9]宋建,郑江淮.产业结构、经济增长与服务业成本病——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北京:产业经济研究,2017(2):1-13. [10]周德禄.技术进步、资本深化、产业升级与大学生就业——2001~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J].北京:中国人口科学,2012(2):14-24+111. [11]叶仁荪,王光栋,王雷.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与技术进步路线的选择——基于1990~200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北京: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3):137-147. [12]魏燕,龚新蜀.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就业差异——基于我国四大经济区31个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南京:产业经济研究,2012(4):19-27. [13]吴振球,程婷,王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扩大就业——基于我国1995—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北京: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3(12):70-77. [14]屈小博,高凌云,贾朋.中国制造业就业动态研究[J].北京:中国工业经济,2016(2):83-97. [15]欧阳艳艳,陈浪南,高洁.产业结构演变对工业和服务业就业的影响——基于58个国家的实证检验[J].北京: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6,36(10):2514-2524. [16]González A, Tersvirta T, Dijk D.V. Panel Smooth Transition Regression Model[R]. Quantitative Finance Research Centre Research Paper, 2005, No. 165. [17]齐红倩,王志涛.我国污染排放差异变化及其收入分区治理对策[J].北京: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5,32(12):57-72+141. [18]白勇.我国创新型人力资本技术效率研究[J].哈尔滨:商业研究,2016(4):156-1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