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40-152.
[2]蔡昉.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147-169.
[3]大塚启二郎.中国农村劳动力的枯竭:刘易斯转折点[N].日本经济新闻,2006-10-09.
[4]田岛俊雄.刘易斯转折点和中国农业农村经济问题[R].中国台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2008.
[5]袁志刚.关于中国“刘易斯拐点”的三个疑问[J].武汉:当代经济,2010(19):6-8.
[6]张晓波等.中国经济到了刘易斯转折点了吗?——来自贫困地区的证据[J].杭州: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54-72.
[7]Golley, Jane and Meng Xin.Has China Runs Out of Surplus Labor[J].China Economic Review, 2011, 22(4):555-572.
[8]蔡昉.中国劳动力市场发育与就业变化[J].北京:经济研究,2007(7):4-21+22.
[9]孙自铎.中国进入“刘易斯拐点”了吗?——兼论经济增长人口红利说[J].成都:经济学家,2008,(1):117-119.
[10]Knight, John, Deng Quheng and Li Shi.The Puzzle of Migrant Labor Shortage and Rural Labor Surplus in China[J].China Economic Review, 2011, 22(4):585-600.
[11]樊纲,吕焱.经济发展阶段与国民储蓄率提高:刘易斯模型的扩展与应用[J].北京:经济研究,2013(3):19-29.
[12]Wang, Meiyan.The Rise of Labor Cost and the Fall of Labor Input: Has China Reached Lewis Turning Point [J].China Economic Journal, 2010 (2):137-153.
[13]高铁梅,范晓非.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转型与供求拐点[J].大连:财经问题研究,2011(1):22-31.
[14]吴海民.我国刘易斯拐点的新检验——基于1990-2010年农业和工业部门劳动边际生产率的考察[J].贵阳: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2(3):6-11.
[15]许庆,刘守英,高汉.农村剩余劳动力尚未消耗完毕——来自省、县和农户数据的证据[J].北京:中国人口科学,2013(2):33-41.
[16]Ryoshin Minami. The Turning Point in the Japanese Economy [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68(3):380-402.
[17]Moo-Ki Bai. The Turning Point in the Korean Economy[J].The Developing Economics,1982,20(2):117-140.
[18]南亮进等.中国经济的转折点:与东亚比较[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30-47.
[19]李月.刘易斯转折点的跨越与挑战——对台湾20世纪60-70年代经济政策的分析及借鉴[J]. 大连:财经问题研究,2008(9):30-36.
[20]金三林.刘易斯转折阶段劳动力成本变动的国际经验借鉴(下)[N].中国经济时报,2012-04-13(007).
[21]孙亚南.二元经济转型的国际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博士论文,2015.
[22]刘易斯.二元经济论[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116.
[23]朱晶,李天祥,李琳.迁移成本、工资上升与刘易斯转折点——一个对“刘易斯转折点”分析框架的再探讨[J].北京:农业经济问题,2011(9):8-17.
[24]孟昕.错判将对农民工的转移和中国城市化进程产生很大影响[J].海口:比较,2008(35):6-10.
[25]高强,孔祥智.“工资剪刀差”及外出农民工的隐性贡献研究[J].郑州:中州学刊,2014(9):55-61.
[26]陈珣,徐舒.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工资差距及动态同化[J].北京:经济研究,2014(10):74-88.
[27]张季风.战后日本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其特点[J].北京:日本学刊,2003(2):78-93.
[28]胡博文.城乡劳动者的工资差异研究:基于补偿性工资差别理论[J].合肥:华东经济管理,2016(10):107-115.
[29]李翔.释疑劳动力价格上涨与通胀压力[N].上海证券报,2010-06-24(A01).
[30]汪进,钟笑寒.中国的刘易斯转折点是否到来——理论辨析与国际经验[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2011(5):22-37+219.
[31]姜长云,杜志雄.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J].南京: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7(1):1-10. |
[1] |
. [J]. , 2020, 300(8): 40-5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