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凯尔索.资本家宣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27-68. [2]关锋. 劳动过程理论:马克思主义不应被疏漏的向度[J].上海: 学术月刊, 2010(10):51-57. [3]刘长庚, 许明, 刘一蓓. 员工获得了“公平”的劳动所得吗——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测度与验证[J].北京: 中国工业经济, 2014(11):128-140. [4]王珏. 劳者有其股与收入分配[J].北京:中国工业经济,2002(2):17-21. [5]尹智雄.企业制度创新论[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14-39. [6]章卫东, 罗国民, 陶媛媛. 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的股东财富效应研究——来自我国证券市场的经验数据[J]. 北京: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1(2):61-70. [7]张望军, 孙即, 万丽梅. 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的效果和问题研究[J]. 北京:金融监管研究, 2016(3):90-103. [8]李政, 艾尼瓦尔. 美国员工持股计划及其对我国国企改革的启示[J].长春: 当代经济研究, 2016(9):71-78. [9]蒋一苇. 职工主体论[J]. 北京:中国劳动, 1991(9):3-8. [10]黄群慧. 新时期中国员工持股制度研究[J]. 北京:中国工业经济, 2014(7):5-16. [11]石宏伟.中国员工持股制度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 2016. [12]杨欢亮. 职工持股在中国的发展——理论、实践与对策[D]. 成都:四川大学.2004. [13]万福. 员工持股计划在我国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J]. 绵阳: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21(4):97-102. [14]王莉萍,孟刚.上市公司MBO的相关法律问题分析[J]. 武汉:法学评论,2003(5):122-130. [15]百家国家A股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N].(2018-08-16)[2019-05-05]信息时报网,http://epaper.xxsb.com. [16]黄群慧. “新国企”是怎样炼成的——中国国有企业改革40年回顾[J]. 北京:China Economist, 2018(1):58-83. [17]王在全. 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中员工持股问题研究[J]. 长春:经济纵横, 2015(12):32-35. [1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65. [19]沈文玮. 经济民主视角下的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分析[J]. 南京:现代经济探讨, 2015(5):26-29. [20]盛丹, 陆毅. 国有企业改制降低了劳动者的工资议价能力吗?[J].北京: 金融研究, 2017(1):73-86. [21]王慧雯. 国有企业员工持股方案优化研究——基于海螺集团员工持股改革案例[D].马鞍山:安徽工业大学. [22]吴宇晖, 张嘉昕. 经济民主:一种关于“劳动的政治经济学”[J]. 长春:当代经济研究, 2008 (1):15-18+72. [23]蒋一苇. 经济民主论[J]. 上海:世界经济文汇, 1989(1):1-12. [24]员工持股计划:择善而从[EB/OL]. (2018-03-17) [2019-05-05]搜狐网,http://www.soh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