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Kuhn. T. S.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M].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2:10. [2]樊刚.现代三大经济理论体系的比较与综合[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张凤林.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48.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7]思拉恩·埃格特森.经济行为与制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1-13. [8]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 [9]张宇,孟捷,卢荻.高级政治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0. [10]R.科斯,A.阿尔钦,D.诺斯.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M].上海:三联出版社,2014:191.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2]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07. [13]伊特韦尔,米尔盖特,纽曼.新帕尔格雷夫大辞典:第3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635. [14]吴易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比较研究: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85. [15]卢现祥.马克思理论对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影响[J].北京: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6(11):10-20. [16]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5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