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吴易风.论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的研究对象[J].北京:中国社会学,1997(2):52-65. [2]马家驹,蔺子荣.生产方式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1981(6):105-116. [3]李名学.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政治经济学对象的论述——对《资本论》序言中一段话的理解[J].北京:经济研究,1982(7):72-74. [4]吴易风.我的成长探索之路[J].上海: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3(1):83-91+4. [5]吴易风文集:第2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吴易风著,2015:4. [6]刘学梅.吴易风经济思想述评[J].北京:当代经济研究,2013(5):85-91. [7]吴易风.用马克思的产权理论指导国有企业改革[J].上海:财经研究,1997(4):3-5. [8]吴易风.经济增长理论:从马克思的增长模型到现代西方经济学家的增长模型[J].长春:当代经济研究,2000(08):1-4+71. [9]方福前.引进西方经济学40年[J].教学与研究,2018(12):67-79. [10]徐则荣.勤奋成才的资深教授——吴易风学术思想述要[J].福州:学术评论,2017(4):103-115. [11]张林.吴易风教授访谈录[J].北京:经济学动态,2017(10):4-21. [12]樊纲.“苏联范式”批判[J].北京:经济研究,1995(10):70-80+34. [13]郭冠清.回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核心命题的重新解读(下)——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二版(MEGA2)为基础[J].北京:经济学动态,2015(8):28-39. [14]何祚庥,罗劲柏.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数学分析(一)为什么不断实现扩大再生产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J].北京:力学学报,1957(1):109-130. [15]宋则行.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探索──兼与西方现代经济增长模式比较[J].长春:当代经济研究,1995(1):1-12. [16]吴易风文集:第10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吴易风著,2015:34-64. [17]吴易风.产权理论:马克思和科斯的比较[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2007(2):4-18+204. [18]刘国晖,吴易风.国际贸易理论——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J].北京:政治经济学评论,2015(4):118-136. [19]徐春华,吴易风.国际产业转移理论: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J].北京:经济学动态,2015(6):67-77. [20]吴易风,朱勇.经济增长理论: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J].长春:当代经济研究,2015(4):32-40+97. [21]吴易风.毛泽东论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J].北京:政治经济学评论,2013(4):3-33. [22]吴易风.毛泽东论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J].长沙:湖南社会科学,2003(6):4-8. [23]郭冠清.论习近平《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再认识》一文的学术贡献[J].福州: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19-26. [24]吴易风.历史性理论难题和邓小平“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理论[J].长春:当代经济研究,2004(8):3-9+73. [25]吴易风.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发展轨迹[J].北京: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5):56-68+126-127. [26]吴易风.陈云的综合平衡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北京: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3):45-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