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0. [2]王瑞芳.当代中国水利史(1949-2011)[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3]曹应旺.周恩来与治水[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 [4]高俊.新中国治水事业的起步(1949-1957)[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197.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97. [6]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河南省志·黄河志:第4卷[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3. [7]《当代中国的水利事业》编辑部.历次全国水利会议报告文件(1949-1957)[D].北京:内部文件汇编,1987. [8]河南省地方史志编撰委员会.河南省志·黄河志:第3卷[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13. [9]中央人民政府关于发动群众继续开展防旱、抗旱运动并大力推行水土保持工作的指示[N]人民日报,1952-12-27. [10]《当代中国的水利事业》编辑部.历次全国水利会议报告文件(1958-1978)[D].北京:内部文件汇编,1987.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568. [12]胡继宗.治水治山治土改造自然[N].人民日报,1960-05-03. [13]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黑龙江省志·水利志:第9卷[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270. [14]水利部办公厅,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编.60年水利辉煌[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15]张伟兵.中国水利历史上的今天(1949-2012)[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6. [16]李葆华.掀起更大的农田水利高潮[N].人民日报,1958-10-04. [17]《水利辉煌五十年》编纂委员会.水利辉煌五十年[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18]陈云文集:第3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272. [19]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今年取得很大成绩[N].人民日报,1971-12-08. [20]毛主席的伟大号召变成亿万人民的伟大行动,根治海河十年,山河面貌大变[N].人民日报,1973-11-17. [21]王瑞芳.成就与教训:学大寨运动中农田水利建设高潮[J].北京:中共党史研究,2011(8):55. [22]《当代中国的水利事业》编辑部.历次全国水利会议报告文件(1979-1987)[D].北京:内部文件汇编,1987. [2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的决定[R/OL].(2010-12-31)[2017-08-11].http://www. gov.cn/gong-bao/content_1803158.shtml. [24]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R/OL].(2012-08-11)[2018-12-20].http://www.gov.cn/zwgk/2012-02/16content_2067664.html. [2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R/OL].(2017-08-11)[2019-05-20].http://www. zyxhjbhj. gov.cn/zcfg/770462.shtml. [26]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R/OL].(2016-12-11)[2019-05-22]. http://www.gov.cn/xinwen/content_5146628.htm. [27]《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丛书》编委会.水利工程基本情况普查报告[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7:13-17. [28]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中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647. [29]陈云传:下册 [M].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1564. [30]王瑞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田水利建设[J].北京:中国经济史研究,2013(1):138 [31]蔡昉.中国改革成功经验的逻辑[J].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2018(1):33. [32] 汪恕诚.资源水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98. [33]陈雷.水利建设与经济平稳较快发展[J]. 北京:求是,2019(6):32. [34]徐松,刘兴维.试析我国水利建设效益长期低下的原因 [J]. 北京:中国农村经济,2001(6):70. [35]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23. [36]陈云文选(1965-1985)[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6:75. |